一、病原學
革蘭陰性細菌:腸桿菌科細菌、綠膿桿菌、不動桿菌屬、腦膜炎球菌、類桿菌等;
革蘭陽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梭狀芽胞桿菌等。
二、發(fā)病機制
感染性休克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微生物及其毒素和胞壁組成部分等激活機體的細胞系統和補體、激肽。
微循環(huán)障礙 ①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通過神經反射、病因的直接作用等引起體內多種縮血管的體液因素增加,使微血管發(fā)生強烈痙攣,致微循環(huán)灌注減少,毛細血管網缺血缺氧。
②休克發(fā)展期(淤血缺氧期):微循環(huán)血液灌注減少,組織缺血缺氧,無氧代謝酸性產物(乳酸)增加,肥大細胞組胺釋放、緩激肽形成增多,致微動脈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而舒張,毛細血管開放,而微靜脈端仍持續(xù)收縮,微循環(huán)內血液淤滯,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增高,其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造成組織水腫,血液濃縮,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回心血量進一步降低,血壓明顯下降,缺氧和酸中毒更顯著,自由基生成增多,通過脂質過氧化而損傷細胞。
③微循環(huán)衰竭期:毛細血管網血流停滯,血細胞聚集,加之血管內皮損傷,促進內凝血過程、DIC.組織細胞嚴重缺氧、大量壞死,進而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診斷
預示休克發(fā)生的可能:體溫的兩個極端(過高熱>40.5℃或過低溫<36℃=;非神經系統感染而出現神志改變,如表情淡漠或煩躁不安;呼吸加快或伴低氧血癥,和(或)出現代謝性酸中毒,而胸部Ⅹ線攝片無異常發(fā)現;血壓偏低或體位性血壓降低(>4.0kPa);心率明顯增快(與體溫升高不平行)或出現心律失常;尿量減少;實驗室檢查發(fā)現血小板和白細胞(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減少、血清乳酸值增高、不明原因的肝腎功能損害等。
。ā┡R床表現
1、休克早期 神志尚清,但煩躁、焦慮,面色和皮膚蒼白,口唇和甲床輕度發(fā)紺,肢端濕冷。可有惡心、嘔吐,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壓尚正;蚱停}壓小。
2、休克發(fā)展期 病人煩躁或意識不清,呼吸淺速,血壓下降,脈壓小,皮膚濕冷發(fā)紺,常明顯發(fā)花。心音低鈍,脈搏細速,按壓稍重即消失。表淺靜脈萎陷。尿量更少或無尿。
3、休克晚期 DIC和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表現為:頑固性低血壓、廣泛出血(皮膚黏膜、內臟)。少尿或無尿。呼吸增快,發(fā)紺,心率加速,心音低鈍或有奔馬律,心律失常,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和發(fā)紺,腦功能障礙可引起昏迷、—過性抽搐、肢體癱瘓及瞳孔、呼吸改變等。肝功能衰竭引起肝昏迷、黃疸等。胃腸功能紊亂表現為鼓腸、出血等。
。ǘ⿲嶒炇乙c查
1、血象 白細胞計數大多增高,在(10~30)×109/L間,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現象。并發(fā)DIC時血小板進行性減少。
2、病原學檢查
3、其他檢查 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等。
四、治療
。ā┎∫蛑委
選用強有力的、抗菌譜較廣的殺菌劑進行治療,待致病菌獲知后根據藥敏結果調整用藥。劑量宜較大,首次可用加倍量,應于靜脈內給藥,以聯合應用兩種藥為宜。醫(yī).學 全在.線提供www.med126.com
。ǘ┛剐菘酥委
1、補充血容量
。1)膠體液:
1)低分子右旋糖酐
2)白蛋白、血漿、全血。
。2)晶體液:碳酸氫鈉或乳酸鈉林格液等平衡鹽
—般先給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鹽液),有明顯酸中毒者可先輸給5%碳酸氫鈉,在特殊情況下可給血漿或白蛋白。輸液宜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力爭在短時間內逆轉休克狀態(tài)。
擴容治療要求達到:①組織灌注良好,神清、口唇紅潤、肢端溫暖、發(fā)紺消失;②收縮壓>12kPa,脈壓>4kPa;③脈率<100次/分;④尿量>30ml/h;⑤血紅蛋白恢復至基礎水平,血液濃縮現象消失。
2、糾正酸中毒
(1)5%碳酸氫鈉(為首選)
。2)乳酸鈉(為次選)
3、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
。1)擴血管藥:適用于低排高阻型休克(冷休克),應在充分擴容的基礎上使用。常用者有:
1)α受體阻滯劑:
2)抗膽堿能藥:
3)β受體興奮劑:
(2)縮血管藥物:在下列情況下可考慮應用:
1)冷休克伴有心力衰竭者,可于應用擴血管的同時,加用縮血管藥以防血壓驟降,并加強心劑收縮。
2)應用擴血管藥病情未見好者可伍用縮血管藥。常用者為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
4、維護重要臟器功能
。1)強心藥物的應用:
(2)維護呼吸功能,防治ARDS:
(3)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防治:
。4)腦水腫的防治:
(5)DIC的治療:
5、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降低外周阻力、擴張血管;加強心臟搏血功能,維持血管壁、細胞膜、血小板和溶酶體膜的完整性與穩(wěn)定性;穩(wěn)定補體系統;維護肝線粒體正常氧化磷酸化過程和肝臟酶系統功能;減輕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液體外漏、抑制炎癥反應;減輕毒血癥;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垂體β-內啡肽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