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鐵掃帚、封草、野雞草、菌串子、小首蓿、順暈、掐不齊、 千里光、胡蠅翼、半天雷、狐貍嘴、蝗蟲串、閉門草、暗草 公母草、鐵馬鞭、退燒草、蛇垮皮、鳳交尾、化食草、三葉公母草、陰陽草、小葉米篩柴、大力王、關(guān)門草、馬尾草、夜閉草、火魚草、石青 蓬、穿魚串、串魚草、鐵桿蒿、蛇藥草。 |
漢語拼音 | ye guan men |
英文名 | Crneate Lespedeza, Herb of Cuneate Lespedeza |
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鐵掃帚的全草或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鐵掃帚直 立小灌木,高30-100cm。上部有堅(jiān)韌細(xì)長的分枝。葉互生,三出復(fù)葉;葉柄長約1cm,具柔毛;托葉條形,有3脈;葉片倒披針形,長10-35mm,寬2-5mm,先端截形或微凹,有短尖,基都狹楔形,上面有少數(shù)短毛,下面密被白色柔毛;▎紊2-4朵叢生葉腋,幾無花梗;小苞片2,狹卵形;花萼淺杯狀,具5裂,齒披針形,被柔毛;花冠碟形,白色,有紫斑,旗瓣中央紫紅色,倒卵形,頂端圓鈍,基部具爪,翼瓣斜長橢圓形,龍骨瓣頂端鈍而偏斜,一側(cè)基部下延成耳,均具爪;雄蕊10,二體;雌蕊線形,花柱細(xì)長,彎曲,柱頭頭狀,子房外有細(xì)毛。莢果斜卵圓形,長寬各約2mm,表面有白色絹毛或近無毛。種子腎圓形,成熟時赭褐色;ㄆ6-9月,果期9-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低山坡路邊及空曠地雜草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適應(yīng)性較強(qiáng),高山和平壩都可生長,常野生在路邊、河邊和山坡的向陽處,一般排水良好的土 壤都可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3-4月播種,整地開1.3m寬的 高畦,按行窩距各33cm開窩點(diǎn)播,每窩種子約20粒,施人畜糞水后,蓋火灰。在苗高5cm時勻苗、補(bǔ)苗,每窩留苗4-5株。 田間管理 第2年后,每年在4、6、10月都要中除、追肥1次,肥料可用人畜糞水。約4年后,根蔸衰老,要換地另種。 |
采收和儲藏 | 播種當(dāng)年9-10月結(jié)果盛期收獲1次(留種的可稍遲)。齊地割起,煉去雜質(zhì),曬干,或洗凈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細(xì)長,條狀,多分枝。莖枝細(xì)長,被微柔毛。三出復(fù)葉互生,密集,多卷曲皺縮,完整小葉線狀楔形,長1-2.5cm;葉端鈍或截形,有小銳尖,在中部以下漸狹;上面無毛,下面被灰色絲毛。短總狀花序腋生,花萼鐘形,蝶形花冠淡黃白色至黃棕色,心部帶紅紫色。莢果卵形,稍斜,長約3mm,棕色,先端有喙。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xì)胞垂周壁平直或稍彎曲,氣孔甚多,平軸式,或不定式,偶見非腺毛。下表皮細(xì)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或稍彎曲,可見氣孔;非腺毛較多,長90-500μm,直徑8-18μm,壁疣密,細(xì)小,基部為1-2個短細(xì)胞。葉脈處可見眾多草酸鈣方晶。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種子中含兒茶精(catechin),表兒茶精(epicatechin),黎豆胺(stizolamin)。莖含木質(zhì)素(lignin),鞣毛,多聚酚類和縮合鞣質(zhì)。 葉中含木質(zhì)素,鞣質(zhì),β-谷甾醇(β-sitosterol),琥珀酸(succinic acid),1-三十烷醇(triacontan-1-ol),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松醇(pinitol),(bian)蓄甙(avicularin),胡桃甙(juglanin),三葉豆甙(trifolin),異牡荊素(isovitexin),異葒草(isoorientin),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Ⅱ),6,8-二-C葡萄糖基木犀草素(lucenin-2),多聚酚類和縮合鞣質(zhì)。 根中含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B。 夜關(guān)門中還含有截葉鐵掃帚酸鉀(potassium lespedezate),異截葉鐵掃帚酸鉀(potassium isolespedezate),松腦(pine camphor)。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止咳作用: 小鼠口服煎劑及從夜關(guān)門中分離出的咳寧醇0.5g生藥、707(主要為黃酮類化合物)5mg或607(主要是酚性物質(zhì),也有少量黃酮類和酸性物質(zhì))10mg,均有顯著的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作用強(qiáng)度約與每鼠服可待因2mg相當(dāng)。但用電刺激麻醉貓喉上神經(jīng)引咳法并不能證明咳寧醇及707有止咳作用,因之其止咳作用并非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致。小鼠口服β-谷甾醇500mg/kg,有顯著的鎮(zhèn)咳作用。 2.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咳寧醇、707或607 75mg時均無明顯祛痰作用(酚紅法),但臨床應(yīng)用確有一定的消痰或祛痰作用。 3.平喘作用: 豚鼠腹腔注射707 100-200mg/kg有明顯的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咳寧醇200mg/kg時效果不明顯。豚鼠離體氣管試驗(yàn)表明707有抗組織胺作用,有明顯的氨茶堿樣舒張氣管平滑肌的作用,作用時間與氨茶堿相比則較緩慢而持久。 4.對子宮的作用: 根的乙醇提取物對各種有孕動物和經(jīng)已烯雌酚敏化的離體子宮有選擇性興奮作用,對各種未孕動物的離體子宮無明顯作用。 5.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yàn)證明全草煎劑在6.25-25%以上濃度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甲鏈球菌及卡他球菌均有抑菌作用,707每毫升含5mg以上,對白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含10mg以上對甲鏈球菌有抑制作用。咳寧醇及607對上述各種細(xì)菌均無抑制作用。 |
藥理學(xué) | 毒性: 小鼠口服咳寧醇10g/kg、 6075g/kg、7072.5g/kg或靜脈注射咳寧醇6.25g/kg,觀察3天,均無死亡。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配豬肉:滋養(yǎng)腎陰;配胡椒:補(bǔ)益中焦;配蜂蜜:和營衛(wèi)。 |
藥性 | 苦、澀、涼 |
歸經(jīng) | 肺;肝;腎經(jīng) |
功效 | 補(bǔ)腎澀精;健脾利濕;補(bǔ)充痰止咳;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補(bǔ)益藥 |
主治 | 腎虛;遺精;遺尿;尿頻;白濁;帶下;泄瀉;痢疾;水腫;小兒疳積;咳嗽氣喘;跌打損傷;目赤腫痛;癰瘡腫毒;毒蟲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燉肉。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搗敷。 |
用藥禁忌 | 咳嗽兼表寒者慎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滇南本草》:治瘡瘍腫毒,散瘡癰。 2.《質(zhì)問本草》:治跌打損傷,煎之而蒸,能散瘀血。 3.《分類草藥性》:治紅崩,白帶,痢癥。 4.《福建民間草藥》:益肝,明目,利尿,解熱。 5.《貴州民間藥物》:治刀傷,收脫肛,療黃疸,舒筋活血。 6.《四川中藥志》:治虛弱遺尿,男子白濁,女子白帶,陰虛氣弱,通乳汁,療疳疾。 7.《湖南藥物志》:清熱,收斂,祛風(fēng),殺蟲。治疝氣。 8.《閩東本草》:潤肺,養(yǎng)陰,益肝,滋腎。治夜盲,盜汗,遺精,腰痛。 |
考證 | 出自《分類草藥性》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夜關(guān)門與紫花地丁:二藥苦辛寒,皆有清熱解毒功效,用治療疔瘡腫毒等癥。紫花地丁主瀉,專治一切癰疽惡瘡,夜關(guān)門兼補(bǔ),益肝腎、止遺精,治虛勞。二者藥性雖同,功效主治各異。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espedeza juncea(L.f.)Pers.var. sericea(Thunb.)Maxim.[Hedysarum junceum L.f.;Lespedeza sericea(Thunb.)Miq.;L.cuneata(Dum.Cours.)G.Don] |
科屬分類 | 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