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立秋養(yǎng)生篇(轉(zhuǎn)帖)
    

常見病療養(yǎng)院:立秋養(yǎng)生篇(轉(zhuǎn)帖)

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jié)氣,是由熱轉(zhuǎn)涼,再由涼轉(zhuǎn)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氣候變化經(jīng)歷了由熱轉(zhuǎn)涼,由涼轉(zhuǎn)寒兩個階段。立秋、處暑、白露的四十五天。其氣候特點是:一方面暑熱未消,秋陽似火,另一方面早晚有秋涼;在秋分、寒露、霜降的四十五天內(nèi),其氣候特點是:暑熱已消,秋涼逐漸加重而轉(zhuǎn)寒。這個季節(jié),雨水少了,  自然界萬物收藏,枝枯葉黃,碧草干枯,一片肅殺景象。  秋季氣候與自然界變化的主要特點是秋燥。其次是自然界由“生長”轉(zhuǎn)向收藏”。此季節(jié),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收斂神氣,使志安寧。肺旺肝弱,飲食宜減辛增酸,以養(yǎng)肝氣。因秋氣燥,所以宜食麻(芝麻)以潤其燥,禁冷飲及穿寒濕內(nèi)衣。
  《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申說: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十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yīng),養(yǎng)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边@里所說的是秋天的養(yǎng)生之道,亦即秋天的養(yǎng)陰之道。意思是說,秋季七、八、九月,陰氣已升。萬物果實已成,  自然界一派客態(tài)平定的氣象。秋風勁急,物色清明,肅殺將至。人們要早睡,并要粵起,雞嗚時即起,使志意安逸寧靜,以緩和秋季肅殺之氣的刑罰:應(yīng)當收斂神氣,以應(yīng)秋氣的收斂清肅;意志不要受外界干擾,以使肺氣清靜,這是應(yīng)秋季收斂之氣,調(diào)養(yǎng)人體“收氣”的道理。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fā)生飧泄的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yǎng)“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yǎng)“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秋季由于早晚溫差變化大,許多人鼻黏膜、嘴唇、口腔和皮膚就顯得干燥,甚至流鼻血、唇干裂、皮膚干裂出血。秋季干咳的患者也特別多,抱怨喉嚨很干燥,怎么喝水也都無法止渴。喟;喉中痰亦很黏難以咳出,這就是燥咳我國中醫(yī)認為“肺主肅降、失常易生喘咳;肺通調(diào)水道,失序別影響水液代謝;肺朝百脈,若病則易生心血管疾。环沃髌っ,失調(diào)則引起皮膚炎."六yin之一便是燥邪,因此,入秋就引起干燥癥狀,如呼吸、過敏異位性皮膚炎和腸胃炎及心血管疾病。為符合“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養(yǎng)生原則。所以要注意滋陰潤肺,保津尤要,要多喝開水,多食用補氣養(yǎng)陰之藥品如西洋參,麥門冬、玉竹百合生地、沙參等。不宜過度食用陽熱辛燥的藥物,如鹿:茸、十全大補、肉桂、附子等。   
    秋燥咳嗽有溫燥與涼燥之分。溫燥的主要癥狀為咳嗽少痰.咽干不適,鼻燥口干,手腳心熱等。治療宜辛涼甘潤,常用中藥為桑葉、杏仁、沙參、玉竹、麥冬花粉、貝母、淡豆豉等。涼燥的主要癥狀有干咳痰少,咽干唇燥。鼻塞,無汗,怕冷,頭痛,不發(fā)熱或發(fā)熱輕微等。治療宜化痰潤燥,  常用中藥為紫蘇、杏仁、半夏、陳皮、
    除藥物治療外,不少蔬菜和水果也有生津潤燥的作用。例如.可用生梨1只(去核)加冰糖10克隔水蒸服;或用紅皮蘿卜250克,  洗凈后切成薄片,放在碗里加白糖30克,腌上幾小時后取汁飲服;或取鮮200克,隔水蒸熟后服用,亦可與粳米熬粥后服用。   
    秋燥是因自然界變化和人體體真.互相作用而致.因此預防的方法主要是精神調(diào)攝與飲食調(diào)攝。秋風落葉,萬物凋零,常使人觸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為此,應(yīng)調(diào)攝精神,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不使神思外馳.白天宜以平素所好的事物,隨意玩樂,井積極參加一些有益而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以走出凄涼低落的窘境。在飲食上應(yīng)多補充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維生素B和C,平時可多吃蘋果和綠葉蔬萊.  以助生津防燥,滋陰潤肺.但秋天不應(yīng)貪食瓜果,以防壞肚而損傷脾胃。.也應(yīng)少用蔥、、蒜,韭菜辣椒等溫燥熱食物,否則夏熱未清,又生秋燥。  易患溫病熱癥。還應(yīng)適當些高蛋白食
物,如牛奶、雞蛋和豆類等,使人的大腦產(chǎn)生一種特殊物質(zhì).可消除抑郁情緒。在生活起居上.除了注意天氣變化,適當增添衣物外,為了提高人體對冬天的御寒能力,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特別應(yīng)當進行秋凍,以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的與秋涼“接軌”。以增強體質(zhì)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yīng)性與抗寒能力。此外還應(yīng)該加強身體鍛煉,以調(diào)整陰陽,提高身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yīng)性,如可通過健身體操、跳舞、郊游登山、氣功鍛煉等方法來增強肺臟的生理功能.同時還應(yīng)注意消除和避免誘發(fā)咳嗽的一些因素,如吸煙、喝酒以及煙霧、灰塵和有害氣味的刺激等。   
風俗
    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太陽黃經(jīng)為135度,時值公歷8月7日前后!扒铩弊钟珊膛c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即是禾谷開始成熟的意思。從這一天起開始進入秋天,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有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jié)的開始,此時暑天的悶熱天氣已經(jīng)沒有了,人身上也不再有粘熱的感覺盡管天氣還處于炎熱之中,但素有“秋老虎”之稱的高溫天氣卻已不同于使人煩悶的暑熱。   
    立秋日對農(nóng)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nóng)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nóng)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nóng)作物就會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diào)雨順地過日子,農(nóng)事不會有早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
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后雨;秋后北風干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nóng)歷七月立秋,五谷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nóng)歷六月,則五谷不熟還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風,立秋后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fā)生干旱。
    立秋三候為:“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边@是說立秋過后,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jīng)鏊,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chǎn)生。并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嗚叫。此時八卦為天地否卦,卦象中下面三個陰爻,上面三個陽爻。由此可見此時陽氣已不再很強盛,陰氣已開始增強。   
    在我國古代,有立秋迎秋的風俗,此日的前二天,太史便要竭告天子某日為立秋日,天子于是開始齋戒,到了立秋日親率三公九卿及諸候大夫,到西郊九里之處設(shè)壇迎秋,迎秋回來后天子要犒賞三軍將士。象征秋日盛德的白虎,漢朝未央宮有白虎闕,后來,人們認為白
虎不吉祥,到唐朝的大明宮改為月華門,宋、元改為西華門。明朝用西安門,不再以白虎作西門的稱謂。
    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東漢崔(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睆奶扑螘r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jù)說可以一秋防痢疾。立秋日懸秤稱人,和立夏所秤之數(shù)相比后,可知夏天自身的肥瘦。而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是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食俗。
    此時節(jié)氣中有中國情人節(jié),俗稱七夕節(jié),又稱乞巧節(jié)、女兒節(jié)、雙七節(jié)、香橋會或巧節(jié)會,是流傳于全國各地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nóng)歷七月初七之夜。據(jù)傳說該夜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少女們向其乞求巧智,故而得名。
    乞巧節(jié)由遠古的天象崇拜演化而來。{更小正}即有“七月,初昏,織女正東向鄉(xiāng)”的記載,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中已見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雛型;同時《淮南子》里出現(xiàn)烏鴉填河成橋渡織女的傳說,民間有了七夕觀星和穿針、曝衣的習俗。在晉代,便盛行向牛郎、織女二星祈福的儀式,到了南北朝便形成“乞巧之禮”,,從隋唐始,貴家結(jié)乞巧樓,民間搭乞巧棚,街邊有乞巧市,均蔚成風氣;相繼產(chǎn)生男孩把神、化生之禮、七娘會、水上浮、種谷飯、乞雙七水、聽私語、接牛女淚、香橋會、染紅指甲、看天河、送健繩等等習俗,為時人重視。其中特別是臨風埋錢、背后穿針、分辨蛛絲細密、以花針飄浮水面、比賽巧果等游戲,?珊饬咳说闹悄芘c巧思,深為女孩所喜愛,  “乞巧”反映出了她們追求靈巧的心態(tài)。  
    乞巧節(jié)的食俗主要體現(xiàn)在“巧果”上。此宴多由花糕、花點和花瓜、花果組.成。前兩種又稱“乞巧果子”,有麥面、米面做的,有豆面、薯面做的,皆呈飛禽走獸、奇花異果、珍寶玩物形態(tài),五光十色,玲瓏剔透;后兩種即是“瓜果切雕”,在各種時鮮瓜果(如西瓜、蜜、香蕉、蘋果、鴨梨、脆藕、紫菱、金瓜;之類)上雕刻出吉祥圖案或祝福文字,用以點綴節(jié)日氣氛。巧果宴主要用于祭祀,當夜陳列在庭院之中,一方面向天空織女星表示虔誠的敬意,一方面展示少女的慧心巧手,并乞求天神指點技藝。祭祀完畢,供品可以自食,也可饋贈小姊妹或親屬。
    古代關(guān)于七夕乞巧的記載很多,如吳自牧的(夢梁錄》中記載:“其日晚脯時,傾城兒童女子,不論貧富,皆著新衣。富貴之家,于高樓危謝,安排筵會,以賞節(jié)序。又于廣庭中設(shè)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蛉⌒≈┲耄越疸y小盒盛之,次早觀其網(wǎng)絲圓正.多為‘得巧’!
    陳元靚的(歲時廣記》記載:  “(乞巧棚)內(nèi)擺五色彩剪成的仙樓,刻牛郎織女像及仙人等于其上,以乞巧。小兒則置筆硯紙墨于牽牛位前,書曰‘某乞聰明’;女孩則置針線箱于織女位前,書曰‘某乞巧”’。   
    胡樸安的<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廣州風俗,案重七夕,實則初六夜也。諸女士每逢是夕,于廣庭設(shè)橋,陳瓜果,焚檀捕,燕巨燭,錦屏繡椅,靚妝列坐,任人人觀不禁,至三更而罷,極一時之盛!
    〈吃巧巧飯〉記載:棗莊、諸城一帶婦女,乞巧節(jié)時三五成群,挨戶討取米面雜糧,去野外拾柴炊飯,內(nèi)雜頂針、線頭等物。邊吃邊唱:“魚兒魚兒來喝湯,給我留個針線筐”;  “踏東崖,望東海,王母娘娘送巧來。不要多,不要少,要你七十二樣巧”。
    由此可知,古代人民對這個節(jié)日是很重視的,這也反應(yīng)出古代人民對心靈手巧和美好愛情的強烈愿望。
    農(nóng)歷七月七日同時也是魁星的誕辰,所以這天也有拜魁星的習俗。此習俗盛行于清朝。魁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奎宿,因其為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顆星,所所也稱為魁星。古時科舉公布名次時,先公布第六名,再公布前五名。這前五名便稱為“五魁”,狀元即為魁首?潜徽J為是科舉之神,所以這日古代文人要向魁星祭拜?桥c文昌帝君、朱衣神君、呂洞賓及關(guān)圣帝君合稱為文昌五君,供奉于文昌祠中。古代與奎同音,所以福建地區(qū)此日讀書人買蛙放生的習俗。
    此日據(jù)說還是七娘媽的誕辰,我國泉州、臺灣等華南沿海地區(qū),在七夕都有拜祭七娘媽的習俗。據(jù)說七娘媽為金牛星座中的七顆小星,是織女的保護神。七娘媽可保佑兒童平安,所以當孩子周歲時要到七娘媽廟祈愿,以后每年七夕都要對七娘媽進行祭拜。祭拜的方式與乞巧類似,黃昏時分在門前或庭院中舉行。供品為以雞冠花及圓仔花為主的應(yīng)時花束,還有白粉、胭脂、毛巾和一盆水,以供七娘媽梳洗用。供品中還要供上油飯和用紅線穿著的銅錢或鎖片,拜祭中還要燒五彩紙與金紙。拜祭完后,要將一半的白粉、胭脂及花束扔到房頂上。而用紅線穿的銅錢或鎖片,則給孩子掛上.以后每年一換,一直到孩子十六歲。孩子十六歲
時,要到七娘媽廟去還愿,供品為面線、粽子及用彩紙扎成的七娘媽亭,以感謝七娘媽保佑自己一直到十六歲,拜祭完后焚亭并摘下用紅線所穿的銅錢或鎖片,以示自己已經(jīng)成年。
    起  居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痹谇锛攫B(yǎng)生中,(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指出: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贝四斯湃藢λ臅r調(diào)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yīng)四時養(yǎng)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guī)律。
    立秋時,天氣仍然很熱,但是已沒有夏天的濕度大。因為秋天的氣候特點為干燥。按照中醫(yī)理論,立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肺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屬金,其性為燥。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diào)養(yǎng)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guī)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yīng),養(yǎng)收之道也”。   
    從五行生旺推算,可知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都處于衰弱階段。所以要注意加強對這些器管的保養(yǎng)。此時人們最容易患陰暑的病癥。由于此時已有習習的涼風,不像夏天那樣一天到晚總是又熱又悶,所以人們往往會盡情享受這立秋后蝴一絲涼意。結(jié)果卻使身體受涼而產(chǎn)生高溫頭痛的病癥。   
    此節(jié)氣也是細菌性痢疾最容易引發(fā)的季節(jié)。由于此節(jié)氣氣溫仍然很高,各種食品極易腐敗變質(zhì),又由于此時生食的瓜果蔬菜極多,所以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極容易導致腸胃疾病的發(fā)生。細菌性痢疾傳染性很強,所以這一節(jié)氣中出現(xiàn)的患者很多。其主要癥狀是:全身冷熱、頭痛、惡心、腹疼、腹脹、拉黃色水樣大便,每天5-6次,多的可十幾次。由于腹瀉嚴重,會短時間造成脫水,病人口渴聲音嘶啞,四肢無力,嚴重者,會發(fā)生酸中毒和尿毒癥。對于一般腹瀉患者,除了要內(nèi)服抗生素等藥物和注意休息外,特別要重視飲食調(diào)理配合治療,減輕病狀,恢復健康。在飲食調(diào)理上,要以富于營養(yǎng)而又起到治療作用為原則,要限制粗糙纖維食物與強刺激性食品,以保護腸粘膜和腸道功能。因此,患者應(yīng)吃些流質(zhì)飲食,如米湯、稍濃茶水,檸檬茶,有條件的可飲酸牛奶,因酸奶較有營養(yǎng),又可抑制腸道有害細菌生長,同時也有收斂作用。其他如藕粉、果汁、果汁膠凍、蘋果泥、軟面片、菜湯、蛋湯等,這些食物脂肪含量低,且易于消化吸收。
    預防的辦法是:搞好飲食衛(wèi)生和飲水衛(wèi)生,管理好糞便,消滅蒼蠅;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不喝生水,不吃零食,不吃腐敗變質(zhì)的食物,生吃瓜果要用流動的水多清洗幾遍,或削皮后再吃。食具要按時煮沸消毒;老人及孩子不要與菌痢病人接觸,以免感染患病。在本病流行期間(或家中有人患菌痢),多食大蒜能夠收到較好的預防效果;根據(jù)天氣變化,注意穿脫衣服,夜間睡眠要蓋好被子,防止感冒和肚子著涼。
    本節(jié)氣在精神調(diào)養(yǎng)上,要注意內(nèi)心應(yīng)平和寧靜,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yīng)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yīng)收斂神氣,以適應(yīng)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調(diào)養(yǎng)上,應(yīng)做到“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睡可調(diào)養(yǎng)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之耐,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白天仍然炎熱異常。此節(jié)氣中多加強夜里的睡眠時間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養(yǎng)收之道”的養(yǎng)生原則。立秋后的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此時不冷不熱,氣溫宜人;天高氣爽,使人精神爽快。凌晨5點起床,選擇清幽之處,或河畔江邊,或林蔭大道,進行鍛煉,很有益身體健康。
    運  動
    一、立秋七月節(jié)坐功
(遵生八箋)中原文如下:“運主太陰四氣。時配足少陽膽相火。坐功:每日丑、寅時正坐,兩手托地,縮體閉息,聳身上踴,凡七八度,叩齒,吐納,咽液。治病:補虛益損,去腰腎積氣,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cè),面塵,體無澤,足外熱,頭痛,頜痛,目銳眥痛,缺盆腫痛,腋下腫,汗出,振寒。”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立秋后氣溫開始下降,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本法以“立秋”命名,正是針對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氣功鍛煉方法,適宜于立秋時節(jié)鍛煉.可于立秋時開始。練至處暑為止。立秋時節(jié)人體疾病在經(jīng)絡(luò)方面的表現(xiàn)多以足少陽膽經(jīng)為主。足少陽膽經(jīng)起于目外眥,過聽會,上至頭角,下耳后,折回上行,經(jīng)頭額至眉上,又向后折至風池穴,下行至肩,前行人缺盆。其直行者從缺盆下腋,沿胸側(cè),過季脅,下環(huán)跳,沿下肢外側(cè)中線過股、膝脛至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第四趾外側(cè)端。其經(jīng)并有經(jīng)脈分布于目、耳、面頰、頸部等。主要病癥有往來寒熱,口苦,善太息,胸脅痛,偏頭痛,目銳眥痛,缺盆痛,瘰癘,瘧疾,股膝、小腿外側(cè)及第四足趾等處疼痛等,文中所述本法主治病癥即屬此類,采用本功法鍛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具體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點時,正坐、雙手按地,蜷縮身體,屏住呼吸,用手支撐身體離開地面,約七至八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diào)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補虛益損,去腰腎積氣,口苦,常嘆息,心脅痛不敢翻身,面色灰暗、皮肝枯黃、外翻足、頭痛、下頜痛、眼眶干痛、坐骨腫痛,腋下浮腫,多汗畏寒等癥。   
  二、灸食傷穴功   
  適應(yīng)病癥:治腹脹、傷食、胃寒。   
  具體方法:坐沙發(fā)或椅子上,用艾卷灸腳底食傷名灸穴,每次灸20分鐘每天灸兩次。食傷穴位置在足底趾側(cè)緣,第二關(guān)節(jié)處,左右腳各一穴。   
    三、尿頻抑制功   
    適應(yīng)病癥:慢性腸炎、慢性痢疾、尿頻等癥。   
    具體方法:自然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內(nèi)側(cè),中指指尖緊貼風市穴,拔頂,舌抵上腭提肛,凈除心中雜念。兩眼平遠視,兩臂側(cè)平上起45度,手心向前,大指向上,合谷張開,意念大指和食指,大指向前向下翻轉(zhuǎn)至極度,然后放松,自然回到原來位置,此為一次,連續(xù)翻轉(zhuǎn)20分鐘即可收功,此功最好早晚各練一次。   
    四、艾灸臍下功   
    適應(yīng)病癥:腹水、腸雷鳴癥。   
    具體方法:坐在沙發(fā)上,或躺在床上,用艾卷灸肚臍下三分處,每次灸15分鐘。   
    五、意守指樁功   
  適應(yīng)病癥:又吐又瀉。
  具體方法:兩腳開立,略寬于肩,腳尖微內(nèi)扣,兩臂自然下垂,兩掌心貼近股骨外側(cè),屈膝下蹲,以膝蓋尖不超過腳尖為度,頭頂正直,舌頂上腭,體重平均在兩腳。全身放松,兩小臂向上抬起與水平線呈10度角,小臂上舉手掌與肘平,距離與肩同寬,十個手指微分開,放松,意念手指甲蓋,想十個指甲蓋要脫落,每次站10至20分鐘。
  六、咽字補肺功   
  咽,讀(s.))?谛蜑閮纱轿⒑笫眨舷慢X相合而不接觸,舌尖插上下之縫,微出。雙腿自然站立,輕輕吸氣,然后呼氣念四字,兩手從小腹前抬起,逐漸轉(zhuǎn)掌心向上,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zhuǎn)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對喉,然后左右晨臂寬胸推掌如鳥張翼。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垂于體側(cè),重復六次。調(diào)息。
    此功法也可采用坐式修煉。<道臧.玉軸經(jīng)》稱此為“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是:清晨洗漱后,于室內(nèi)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里津液盈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咽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另常于晨起面西、鳴天鼓七次,咽津,存思西安太白白氣人口七次,存咽人肺,能補益肺氣。
    飲  食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  “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梢娝嵛妒諗糠螝,辛味發(fā)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yīng)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人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傊锛緯r節(jié),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食療方:   
    1.生地粥
    配方: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生地黃(鮮品洗凈細切后,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后,潷出藥汁,再煮一次,兩次、6液合并后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jié)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2。黃精煨肘   
    配方: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姜15克,蔥適量。
    做法:1.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jié),裝紗布袋內(nèi),扎口;大棗洗凈待用。豬肘刮洗干凈入沸水鍋內(nèi)焯去血水,撈出待用。姜、蔥洗凈拍破待用。2.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申,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xù)煨至汁農(nóng)肘粘,去除藥包,肘、湯、大棗同時裝入碗內(nèi)即成。
    功效: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后體弱者尤為適宜。
  3.五彩蜜珠果
  配抖: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l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蘋果、鴨梨、菠蘿洗凈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鍋內(nèi)燒熱溶解。冷卻后加入檸檬汁,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4。醋椒魚
    配料:黃魚l條,香萊、蔥、姜、胡椒粉、黃酒、麻油、味精、鮮湯、白醋、鹽、植
物油各適量。
    做法:黃魚洗凈后剞成花刀紋備用,蔥、姜洗凈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干油:鍋內(nèi)放少量油,熱后,將胡椒粉、姜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nèi),散上蔥絲、香菜;鍋內(nèi)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nèi)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5.百合銀耳蓮子
    配料:百合20克、銀耳40克、蓮子15克、糯米8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百合、銀耳、蓮子、糯米洗凈煮粥,熟時加入冰糖食用。
    功效:其中百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銀耳潤肺生津、養(yǎng)胃提神,蓮子健脾止瀉、清心安神、粳米補中益氣、健脾益胃。
    6。楊梅煎
    主治;腹痛,泄瀉,痢疾。
    配方:楊梅15克。
    用法:楊梅煎服;驘校妹诇,每次5克,每日2次。
  7.麻油蔥油汁
  主治:腹痛。
  配方:蔥白10根,生麻油或菜油適量。
    用法:蔥白洗切,搗絞汁,調(diào)入生麻油或菜油一匙,空腹服,每天2次,連服3天。
    8.胡椒細末
    主治:因食生冷或受寒所致的腹痛。
    配方:白胡椒10粒,酒適量。
    用法:將白胡椒研成細末,用酒沖服。
    9.蔥粥方
    主治:血虛寒凝之臍下急痛等癥。
    配方:蔥白10根,黃牛乳200毫升,大米60克。
    用法:.將蔥白,大米洗淘干凈,蔥白切細,放入牛乳中煮沸,然后放入大米及水適量.煮為稀粥服食。
  10.鯽魚生姜湯
  主治:中寒型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虛弱無力。
    配方:生姜30克,桔皮10克,胡椒3克,鯽魚1條(約250克)。
    用法:魚去雜洗凈,將生姜、桂皮、胡椒用紗布包扎放入魚肚中,加適量水文火煨煮,熟時放入少許食鹽調(diào)味,空腹喝湯食魚。
    11.杞春酒
    主治:腹中冷痛。
    配方:常春果200克,枸杞子200走.申,以好酒1.5公斤浸之,經(jīng)7日后開取。每日3次,每次1-2杯。   
  12。甜蕎麥面   
  主治:絞腸痧痛,痢疾。   
  配方:蕎麥面6克,砂糖適量。  
  用法:蕎麥面炒后加砂糖、水調(diào)服之,或當飯吃。
    13.淡菜燉狗肉   
    主治:臟寒腹痛。   
    配方:淡萊200克,狗肉300克。
    用法:淡萊與狗肉加調(diào)料共燉熟服用。
    14.百合芡實粥   
    主治:慢性泄瀉,五更瀉。   
    配方:芡實60克,百合60克。
    用法:  將芡實與百合煮成稀粥食用。
    按注:一方用芡實配淮山藥,其效更佳。   
  15.小米湯   
  主治:腹痛。   
  配方:小米適量。   
    用法:將小米加水煮服。   
  16.焦米湯   
  主治:腹瀉。   
  配方:大米適量。      
  用法:將大米(或小米)炒焦,然后熬稀粥。   
  17.榴皮玉米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
  配方:玉米500克,石榴皮125克。   
    用法:將玉米和石榴皮炒黃研成細末,日服3次。根據(jù)兒童年齡大小,每次適當服數(shù)克。
    l8.紅糖饅頭
    主治:腹瀉。
    配方:饅頭、紅糖適量。
    用法:饅頭烤焦壓成末,加紅糖適量,開水沖服,一日3次。
  19.棗米藥糖粥
  主治:慢性腹瀉。
  配方:紅棗10枚,薏米2,)克,山藥30克。干姜3片,紅糖15克,糯米30克。
    用法:按常法共煮作粥服食。
    20.大棗薏梅湯
    主治:便溏。
    配方:大棗、薏末、白梅豆各一兩。
    用法:用中型碗舀兩碗水于鍋中。將上述三味放入水內(nèi),小火煮至一碗趁熱食用,以傍晚食用為佳,輕者一次即愈,重者加次。
    21.煨栗子
    主治:輕度腹瀉。
    配方:栗子30顆。
    用法:文火煨栗,分二次食完。
    22.大蒜方
    主治:腹瀉。
    配方:大蒜適量。
    用法:每次1頭蒜,每天3次。連續(xù)食用或?qū)⒋笏?5克搗爛,用白糖水沖服,每次服5—20毫升。
    23.山楂
    主治:傷食腹瀉。
    配方:焦山楂10克。
    用法:研末,開水沖服。按注:一方加綠豆。
    24.核桃
    主治:腹瀉,水瀉。
    配方:核桃數(shù)個。
    用法:核桃(帶殼)放火上燒透研細,用溫開水沖服,每天2次,3天為1療程,成人每次3個核桃,7-l4歲每次2個核桃,3-6歲每次1個核桃,3歲以下每次半個核桃.
    25.蘋果方
    主治:慢性腹瀉,腸結(jié)核初期。
    配方:蘋果干粉15克。
    用法:空腹時,溫開水調(diào)服,每天2-3次。按注:一方用花紅義同。
    26.艾葉
    主注:腹瀉。
    配方:鮮雞蛋2個、艾葉適量。
    用法:鮮雞蛋用艾葉包好放灶火內(nèi)
燒熟,去艾食蛋。
    27.莧菜葉湯
    主治:腹瀉、痢疾。
    酉己方:莧菜葉60克。
    用法:將莧萊葉用水煎湯服用。
    28.大棗末
    主治:便溏。
    配方:大棗若干。
    用法:將大棗去核,文火焙干為末,每服15克,兌生姜末5克,白開水送服,每天早晚各1次。
    29.扁豆苡棗粥
    主治:脾虛泄瀉。
    配方:白扁豆、薏苡仁、紅棗各l5克,粳米50克。
    用法:共煮成粥,加白糖少許,分2次當點心食用。
    30.雞蛋烏梅
    主治:腹瀉,久痢。
    配方:烏梅10個,雞蛋1只。
    用法:將烏梅,雞蛋煎湯后服用。
    31.紅糖黃酒飲
    主治:單純性腹瀉。
    配方:紅糖60克,黃酒120克。1次。按注:一方單用黃酒。   
  32.姜汁牛肉   
  主治:病后脾胃虛弱,神疲乏力大便溏泄,久瀉脫肛以及體虛浮腫(營養(yǎng)性浮腫)等。   
    配方:老姜數(shù)塊,鮮牛肉100-150克。   
    用法:老姜榨汁,鮮牛肉100~150克切碎,剁咸肉泥狀,加入30~40滴姜汁,再放些油、花生油拌勻。待燜米飯時,將姜汁肉倒入飯內(nèi)蒸熟(約15分鐘)即可食用。
  33.牛肚苡仁粥
  主治:脾虛便溏。
  配方:牛肚一個,苡仁120克,大米100克。
    用法;上述各品共煮粥食用。
    34.赤豆糖蓮肉
    主治:脾虛泄瀉。
    配方:赤豆、蓮子肉各50克。
    用法:加水煮爛,入適量白糖,分2次當作點心食用。
  35.豬肚山藥粥
  主治:脾胃虛弱,腹瀉。
  配方:豬肚1個,大米100克,淮山藥15克。
    用法:上述三味加水共煮成粥。加鹽、生姜調(diào)味食之。
    36.粟米山藥大棗粥
    主治;脾胃虛弱之瀉泄。
    配方:粟米30克,淮山藥15克,大棗5枚。
    用法:上述三品煮粥食用。
    37.黃羊.肉粥
    主治:脾虛腹瀉。
    配方:黃羊肉150克,大米250
克,淮山藥50克,扁豆25克。
    用法:羊肉切絲,與其余三品共煮粥食之。按注:一方單用黃羊肉。一方用羊肉面粉。
    38.淮藥金糕
    主治:脾虛泄瀉。
    配方:  淮山藥300克,  面粉I00克,豆沙100克,白砂糖150克。香精適量。   
    用法:將淮山藥打成細粉,加入面粉和清水揉勻,搓成粗細均勻的長條分成16個面劑。將豆沙放在盤內(nèi),加入100克白砂糖及香精,拌勻成餡。把面劑做成中間稍厚邊緣稍薄的圓皮,逐個加入豆沙餡,收嚴口,搟成圃餅.用筷子蘸紅色素水在餅上打紅印。然后鍋油燒至七成熱時,將生坯逐個下鍋炸成金黃色浮起,撈出再加白糖50克即成.
    39.山藥羊肉粥
    主治:傷食泄瀉。
    配方:羊肉300克。山藥500克,粳米150克。
    用法:將羊肉煮熟研成泥狀。山藥搗碎。取羊肉湯與羊肉泥、山藥、粳米同煮為粥,加適量精鹽、生姜、味精等調(diào)味,酌量分服。
    40。無花果豬肉
    主治:慢性結(jié)腸炎。
    配方:無花果干品50克,瘦豬肉250克。
    用法:將豬肉洗凈,加水適量,入無花果,入鍋隔水燉熟,調(diào)味食用。按注:一方單用無花果。
    41.茴香菜包子
    主治:腸結(jié)核。
    配方:茴香、面粉各適量。子,常食。   
    42.黃鱔內(nèi)金隔水蒸   
    主治: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之營養(yǎng)缺乏期。
    配方:黃鱔l條,雞內(nèi)金6克 ,調(diào)料適量.   
    用法:黃鱔去內(nèi)臟洗凈,加雞內(nèi)金放鍋中隔水蒸熟。用醬油調(diào)味服食,每天1次,連服數(shù)天。   
    43.黑豆狗肉方   
    主治:瘧疾久不愈,體虛畏冷發(fā)熱少。   
    配方:  黑豆100克,  紅棗10枚,陳皮6克,生姜60克,狗肉250克.
    用法:上述各品燉熟連渣吃.
    44.紅豆鯉魚
    主治:瘧疾。   
    配方:紅飯豆100克。鯉魚1條,紅棗10枚,生姜30克。
    用法:將魚去鱗和內(nèi)臟,紅棗去核,與豆和姜同煮湯后調(diào)味服食.每日1次,連服3-4日。   
    藥品  
  治痢疾藥方   
  (一)蔬果治療   
  l.  白茄子500克,  生姜10克.用法:每日l劑,分2次水煎服.
    2.馬齒莧120、克。用法:將馬齒莧洗凈,瀝干水分,搗爛紋汁,取原汁服用。每日2~3次。   
  3.南瓜根150克。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
  4.蘋果皮2真)克,陳皮10克,生姜6克.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
    5.大蒜2個。用法:將大蒜去皮,切成細末,拌入食物內(nèi)生食。每日1劑,分2次服用。
    6.大蒜2個,炒山楂30克。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
    7.苦瓜葉適量。用法:將苦瓜葉曬干,研為細末,貯瓶備用。每日2-3次,每次服6克。
    8.楊梅200克,白酒40克。用法:將楊梅放入瓶內(nèi),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每日2次,每次食楊梅1~2枚。
    9.姜汁25克,蘿卜汁150克,蜂蜜50克,濃茶1杯。用法:將諸汁倒入大碗內(nèi)調(diào)勻。隔水蒸至溫熱,1次服完,每日2次。對重型痢疾療效良好。
    10.馬齒莧50克,茶葉l5克,紅糖30克。用法:每日1劑,2次水煎,當茶飲用,連服3~6天。
    11。陳皮10克,茶葉15克。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
    12.石榴皮20克。紅糖適量。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服前加入適量紅糖。
    13.胡椒末1.5克,茶葉(炒焦)3克。紅糖1克。用法:每日1劑,用沸水沖泡,當茶飲用。適用于產(chǎn)后痢疾。
    14。甜菜(連根)3棵。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
    15.烏梅10黃連12克。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
    16.黃瓜藤15克,干姜10克,黃連15克。用法:每日1劑,分2次水煎服。
    ㈡抗菌藥物:
    l.SMZ—TMP: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對有磺胺過敏,白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2。吡哌酸:每次0.5克,每日3  -4次.連用5~7日。也可用氟哌酸,  每次0.2克,每日3~4次口服。
    3.卡那霉素:每次o.5克,每日3-4次口服或肌注。
    4.慶大霉素:每日16~24萬單  位,口服或肌注。
    5.硫酸抗敵素:每日1.5-2克。
    6.氨基芐青霉素:每日2-4克.分4~6次,口服或肌注。
    以上藥物可任選1~2種(最好根據(jù)藥敏試驗),療程均為5-7日。
    (三)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  
    1.濕熱蘊結(jié)(急性普通型菌  痢):
    癥狀:急起發(fā)熱,腹痛陣作,下痢赤白,肛灼尿赤,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調(diào)氣行血導滯。
    方藥:抑痢合劑。葛根12克,白芍9克,黃芩9克,黃連6克,白頭翁12克,木香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1日1-2劑。
    2.疫毒壅盛型(急性重型痢疾、毒痢):
      癥狀:壯熱煩渴,腹痛劇烈,瀉下  鮮紫膿血,或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舌  質(zhì)紅絳,苔黃而干,脈洪數(shù)或沉伏。
    治法:清熱解令,涼血益氣。
    方藥:黃連解毒湯生脈散加減。 水煎服,l日l~2劑。必要時鼻飼或  直腸滴入、灌腸。
    3.熱毒內(nèi)閉型:
    癥狀:驟起寒戰(zhàn)高熱,頭痛項強.神昏驚厥,血壓升高,大便腥臭,秘結(jié),舌紅絳而干,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弦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瀉火開閉。生大黃12克(后下),黃連3克,黃柏9克,梔子9克,黃芩9克,葛根9克.銀花15克,丹皮9克,赤芍6克鮮石菖蒲9克。水煎服,1日1-2劑.
  4。脾腎陽虛型:   
  癥狀:久痢不愈,神疲畏寒,口淡食少,腹痛隱隱,  下痢稀薄,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溫補脾腎,  固澀止瀉.
    方藥: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黨參l5克,干姜9克,炒白術(shù)12克,吳茱萸12克,補骨脂12克,五味子9克,煨訶子9克,焦山楂9克。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劑。
  5.陰血虧虛型:
  癥狀:痢下赤白,  口干渴,至夜轉(zhuǎn)劇,舌紅絳而干,苔光剝,脈細數(shù)。
    治法:扶正止痢,益陰瀉熱。
    方藥:黃連阿膠湯合駐車丸加減。阿膠15克,黃連6克,黃芩9克,白芍12克,  當歸12克,瓜蔞1克。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劑。
  6.氣滯血瘀型:
  癥狀:下痢已久,糞便夾有小血塊,病癥頑固,腹痛如刺固定不移,左下腹可按及硬結(jié)或索條狀物,舌暗有瘀斑瘀點,苔白,脈細澀。
    治法:行氣化瘀,導滯止痢。
    方藥:少腹逐瘀湯加減。桃仁10克,紅花10克,歸尾10克,赤芍10克,熟地20克。干姜10克,肉桂12克,元胡12克。靈脂10克,蒲黃12克,木香10克,黃連10克,內(nèi)金l2克。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1日l劑。
    (四)驗方單方:
    1.冬青葉方:新鮮冬青葉1000克,水煎至500毫升,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適用于急性菌痢。
    2.香參丸:苦參1000克,廣木香600克,生甘草150克,研成細末,水泛為丸,  日服3次,每次6.5克。適用于血痢、熱痢。
    3.蒼耳草煎:取新鮮蒼耳草全株20-30克,搗碎,水煎服。適用于紅白痢疾。
    4.生蘿卜汁3杯,生老姜汁半杯,生蜂蜜1杯,陳細茶6克(水濃煎1杯),諸藥和勻后,即可慢慢服用。適用于噤口痢。
    5.西洋參(另煎沖)、石斛各3克,炒白術(shù)、白芍各4.5克,炙甘草2.4克,淮山藥、麥冬、茯苓、扁豆各9克.水煎服。適用于濕蒸熱壅,氣機失調(diào),納谷不化,痢下五色,且兼體虛氣弱,形體消瘦,氣短,舌紅,脈沉微數(shù)。
    6.蘿卜汁2酒杯,米汁半酒杯,生蜜1酒杯,濃茶1杯,和勻溫服。適用于赤痢。
    7.隔年冬蘿卜葉15克,仙人掌花
(搗細)l0克,蜂蜜6克,調(diào)服。適用于赤痢。   
    8.  白鴨子血.小杯,酒適量,鴨血用滾酒沖服。適用于白痢如魚凍色。  
    9.蠶豆花6克(陰干),沙糖3克,煎湯服,l El 3次。適用于久痢。   
    10.鴉膽子49粒,椿白皮10克.先將鴉膽子打破去殼。用其仁分裝7個大號膠囊內(nèi),或用7個桂圓肉包裹.用椿根白皮煎水送下,吞服。適用于休息。
    (五)外治法:   
    l,白頭翁、苦參、銀花、黃柏、滑石各60克,加水濃煎成200毫升,先給患者作清潔灌腸,每日li次,連續(xù)3天。適用于濕熱痢、疫毒痢。   
    2.yin羊藿l5克,附子、烏藥刺猬皮、降香各10克,煨肉蔻l5克.五倍子、石榴皮各10克,加水濃煎200毫升,先給患者做清潔灌腸,每日 1次.連續(xù)3天。適用于虛寒痢、休息痢。   
    3.黃芪、防風、枳殼各50克,清水煎湯,將藥汁倒入盆內(nèi),先熏后洗肛門,每日l 次,連續(xù)3-5天。適用于虛寒痢。   
    4.牙皂6克,細辛27克,大蔥100克,田螺2個,神曲12克,將牙皂、細辛、神曲烘干,研為細末。再和大蔥、田螺肉共搗咸膏,用藥膏適量,紗布包裹,壓成餅狀,敷神闕穴,膠布固定,藥干即換。適用于噤口痢。   
    5.兵萸20克,研為細末,過篩,醋調(diào)成膏.敷神闕和雙涌泉穴,每日1次。適用于疫毒痢、濕熱痢。   
       房  事   
    為適應(yīng)“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養(yǎng)生原則,秋天的性生活亦應(yīng)當有所減少。不過由于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所以在秋天人們一般性生活還是比夏天要多的。這是不符合養(yǎng)生原則的,因為此節(jié)氣人體陰盛陽衰,過度的性生活對身體害處很大。故此在這一節(jié)氣中我重點講一講預防房事過度的知識。
    常言道:  “縱欲摧人老”、  “房勞促短命尸,這些話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寓有科學道理。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說:  “恣意情欲,則命同朝霞也”。據(jù)現(xiàn)代研究認為,性生
活過度,會導致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免疫防御功能減退,對各種疾病抵抗力減弱,致使代謝功能反常,易引起各種疾病,腫瘤發(fā)病率增高。所以。古人說:“yin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痹诜饨ㄉ鐣铮实墼O(shè)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或貴族大臣,妻妾成群,生活放蕩糜爛,雖然他們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但到頭來多是惡病纏身,過早夭折。目前,一些青年人目追求所謂“性的解放”,放縱性生活,甚至性生活紊亂,這都是極為有害的!庇绕涫侵欣夏耆烁鼞(yīng)節(jié)制房勞,這是由于他們的腎精已經(jīng)虧少,再“縱欲貪歡”,腎精耗竭,則促其衰亡。因此,中醫(yī)養(yǎng)生學主張節(jié)欲保精,保得一分精液,多延一分壽命。
    避免房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應(yīng)當從青年時就開始做起,直至老年,始終如一。
    首先,要行房有度。度,就是適度,即不能恣其情欲,漫無節(jié)制。不少養(yǎng)生家都主張成年之后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至老年宜斷欲。如《千金要方》中指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閉精不泄,若體力猶壯者,一月一泄!睂兴龅娜朔看螖(shù),歷代養(yǎng)生家多持贊同態(tài)度,不過有人主張“其人弱者,更宜慎之”。由于年齡不同,精力和性的要求有差異,因此,不能超脫年齡和實際精力而恣意行事,否則就易戕伐身體、折人壽命。
    《大有經(jīng)》曰:“始而胎氣充實,生而乳食有余,長而滋味不足,壯而聲有節(jié)者,強而壽。始而胎氣虛耗,生而乳食不足,長而滋味有余.壯而聲自放者,弱而夭。生長全足.加之導養(yǎng),年未可量!庇纱丝梢,人在壯年尤其要注意不可縱欲無度,否則后患無窮。
    其次,要合房有術(shù)。從醫(yī)學和養(yǎng)生角度來講,夫妻合房要講究適當?shù)姆椒āT谶@方面,過去一直被視為禁區(qū),搞得神秘莫測,稍作議論被視為yin亂。其實,夫妻間行房事,順應(yīng)自然,合乎法規(guī),講究科學的方法,既能使雙方得到性的滿足,增進感情,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彼此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壽。在竹簡《下至道談》中,明確提出夫婦性生活應(yīng)與氣功導引結(jié)合起來,以收積氣全神、延年益壽之效。其中一段談到:  “氣有八益,有七損。不能用八益去七損,則行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聰明,七十下枯上竭。陰氣不用,涕泣俱出.今少復升有道.去七損以抵其病。用八益以補其氣。是故老者復壯,壯不衰!币馑际钦f,夫妻性生活應(yīng)做到八種有益的保持精氣的導引動作,而避免七種有害的動作。如果不按這么做,則四十歲時精氣已耗損一半,五十歲生活起居已感衰弱,六十歲耳不聰,七十歲體質(zhì)虛損已極,陽痿、涕淚難自控。如果做好八益,避免七損,可使壯年人抗衰延年,老年人亦可恢復健康。八益是與氣功導引相接合的兩性交接方法。其主要精神是:導引精氣,使陰液分泌、掌握適當時機、陰陽協(xié)調(diào),積聚氣血、保持精氣充盈,防止陽痿等。七損是七種有損身體健康的兩性交接活動。其主要精神是:閉精難出、過急、過久汗出傷津、精氣短竭,陽痿強用,交合時心煩躁郁、精血耗絕,交合過頻、耗費精氣等,如此等等,皆可引起廢損之病。   
    還有,就是要加強身體鍛煉,控制早婚早育,加強飲食調(diào)理等對控制房癆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起  居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yǎng)生中,(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指出: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diào)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yīng)四時養(yǎng)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guī)律。
    立秋時,天氣仍然很熱,但是已沒有夏天的濕度大。因為秋天的氣候特點為干燥。按照中醫(yī)理論,立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肺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屬金,其性為燥。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diào)養(yǎng)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guī)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yīng),養(yǎng)收之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養(yǎng)生帖很不錯,“一絲不茍”。樓主養(yǎng)生經(jīng)驗豐富。我認為立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所以在進行自我調(diào)養(yǎng)時切不可違背自然規(guī)律,要注意內(nèi)心平和、寧靜,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霸绯苛⒘饲,晚上涼颼颼”,“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說。但南方的“秋老虎”卻也有它的威力。但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說著不正之處望樓主指正!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