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論曰,夫藥采取不以時(shí)節(jié),不知陰干曝干,雖有藥名,終無藥實(shí),故不依時(shí)采取,與朽木不殊,徒費(fèi)人功,卒無裨益,其法雖具本經(jīng),學(xué)人尋覽,造次難得,所以甄別,即目可葳蕤(立春后采陰干) 本(曝干三十月) 通草(取枝陰干) 烏喙(陰干) 烏頭(陰干)絡(luò)石(陰干以上并正月采) 茯苓(陰干) 茯神(陰干) 桂心(陰) 白術(shù)(曝) 干地黃(陰)天門冬(曝) 麥門冬(陰) 薯蕷(曝) 甘草(曝) 人參(曝勿見風(fēng)) 石龍芮(采皮陰干)本(曝) 龍膽(陰) 杜仲(陰) 牛膝(陰) 細(xì)辛(陰) 獨(dú)活(曝) 升麻(曝)柴胡(曝)榆皮(曝) 藍(lán)葉(曝) 當(dāng)歸(陰) 防風(fēng) 芍藥 桔梗 秦艽 前胡 知母 栝蔞根 沙參狗脊 茜根 王不留行 萆 菝 白芷 杜若 百合 白蘞 地榆(以上曝干) 大黃(火干) 虎掌 黃連 秦皮 豬苓 石韋 紫菀 紫葛 野狼毒 鬼臼 天雄 防己 烏喙烏頭 甘遂 牡丹 巴戟天 石南葉 貫眾 羊桃 黃精 黃 (以上并陰干二月采) 黃芩(陰) 大青(陰) 天門冬(曝) 水萍(曝) 濃樸(陰) 青葙葉(陰) 玄參(陰)白薇 艾葉(曝) 芫花(陰) 商陸(日干) 白術(shù)(曝) 麥門冬(陰) 紫菀(陰) 躑躅(陰)射干(陰)茵芋(陰) 黃環(huán)(陰) 澤蘭(陰) 蕪荑(陰) 杜蘅(曝) 藍(lán)葉 王瓜(陰) 寄生(陰) 防葵(曝) 紫草(陰) 芎 (曝) 苦參(曝) 茜根(曝) 紫參(火炙) 澤漆(陰) 藜蘆(陰以上并三月采) 赤箭 菥 子 蒲黃 玄參 蘼蕪(以上曝) 遠(yuǎn)志(陰) 景天(陰) 人參(曝)芎 大青(陰) 白頭翁 白蘚 石南葉 鼠尾草(以上并四月采陰干) 菖蒲(陰) 卷柏(陰) 白蘚(陰) 澤瀉(陰) 車前(五月采陰) 石龍芮子 蜀漆(陰) 肉蓯蓉(陰)菥子(曝) 復(fù)盆子 干漆(夏至后采) 半夏(曝) 五加(采莖陰) 杜仲 茵陳(陰) 莽草(陰)蕤核 葛根(曝) 丹參(曝) 蛇床子(陰) 葶藶子(立夏后采陰) 茺蔚子 青葙子 茛菪子蘼蕪(曝) 松蘿(陰) 旋復(fù)花(曝) 蓄(陰) 茹(陰) 青 (巨勝苗也以上五月采) 松脂青葙子 茅根 杜仲 蕘花(以上六月采陰) 石斛(陰) 五加皮(采莖陰) 卷柏(陰)海藻(曝) 腐婢(陰) 澤漆(陰) 天門冬(曝) 鼠尾花(陰) 瓜蒂 槐子 麻黃(立秋采陰)石龍芻(曝) 景天(陰) 飛廉(陰) 薇銜(陰) 菌桂(陰立秋采) 水蘇 瞿麥(立秋取實(shí)陰)桃仁(陰) 續(xù)斷(陰) 蒺藜子(曝以上并七月采) 白瓜子 飛廉(陰) 女青(陰) 地榆(曝)大黃(火干) 桔梗(曝) 大棗(曝) 楮實(shí)(曝) 秦皮(陰) 桂(陰) 營實(shí)(陰)鬼臼(陰)百合(曝) 牡丹(陰) 防己(陰) 野狼毒(陰) 萆 (曝) 菝 (曝) 白芷(曝)連翹(陰)苦參(曝) 石龍芮(陰) 狗脊(曝) 白蘞(曝) 前胡(曝) 知母(曝) 栝蔞根(曝) 巴豆豬苓(陰) 茯神(陰) 蛇含(陰) 茯苓(陰) 虎掌(陰) 薏苡仁 天門冬 麥門冬(陰) 杜若(曝) 當(dāng)歸(陰) 蓍實(shí)(曝) 柴胡(曝) 升麻(曝) 獨(dú)活(曝) 細(xì)辛(陰) 牛膝(陰)石斛(陰) 人參(曝) 薯蕷(曝) 甘草(曝) 敗醬(曝) 恒山(陰) 半夏(曝)雷丸(曝)牡荊(陰) 漏蘆(陰) 酸棗(陰) 白術(shù)(曝) 秦艽(曝) 龍膽(陰) 巴戟天(陰)蒺藜子(曝) 黃連 沙參(曝) 王不留行(曝) 續(xù)斷(陰) 貫眾(陰) 干地黃(陰) 地膚子(陰)五味子(陰) 蜀椒(陰) 菌(陰) 鬼箭(陰) 附子(上旬采) 秦椒 澤瀉(陰)牙子(曝)黃耆(陰) 芍藥(曝) 石南實(shí)(陰以上八月采) 松實(shí)(陰) 菊花(陰)實(shí)(曝) 干姜枳實(shí)(陰) 白術(shù)(曝) 楮實(shí)(曝) 濃樸(陰) 杜仲 皂莢(陰) 山茱萸(陰)吳茱萸(九月采陰) 梔子(曝) 辛夷(曝) 牡荊(陰) 秦椒 菟絲子(曝) 菅實(shí)(陰以上并九月采) 麥門冬(陰) 牛膝(陰) 地膚子(陰) 枳實(shí)(陰) 防風(fēng)(曝) 決明子 皂莢(陰) 桂(陰)子(陰) 山茱萸(陰) 五加根(陰) 濃樸(陰) 云實(shí)(曝) 貝母(曝以上并十月采) 菊子(陰) 莧實(shí)(陰) 款冬花(陰) 龍膽(陰以上并十一月采) 冬葵子 菖蒲 龍膽 忍冬木蘭 大戟(以上并十二月采陰) 枸杞子(冬采根春夏采葉秋采莖實(shí)陰) 桑根白皮(采無時(shí))柏葉(四時(shí)各依方面采之神陰) 蒴 (春夏采葉秋冬采根莖論曰,凡藥皆須采之有時(shí)日,陰干曝干則有氣力,若不依時(shí)采之,則與凡草不別,徒棄功用,終無益也,學(xué)人當(dāng)要及時(shí)采掇,以供所用耳。
千金翼論曰,按本草所出郡縣,皆是古名,今之學(xué)人卒尋而難曉,自圣唐開辟,四海無外,州縣名目,事事惟新,所以須甄明,即因土地名號,后之學(xué)人容易即知,其出藥土地,凡一百三十三州,合五百一十九種,其余州土皆有,不堪進(jìn)御,故不繁錄耳。
關(guān)內(nèi)道雍州 柏子仁 茯苓華州 復(fù)盆子 茯神 杜蘅 柏白皮 茵芋 天門冬 木防己 麥門冬 黃精 王不留行小草 款冬花 桑螵蛸 白蘞 松子 松蘿 玄參 兔肝 沙參 遠(yuǎn)志 續(xù)斷 澤瀉 山茱萸五味子 萆 茯藜 白薇 桔梗 通草 石南 龜頭 石韋同州 ( 蟲 麻黃根 斑蝥 蕪荑 麻黃 蒲黃 寒水石 麻黃子)岐州 (○雞 及己 獐骨 藜蘆 獐髓 秦艽 鬼督郵 甘草)寧州 (芫青 荊子 子 虻蟲 蓄 花)(州芍藥 黃芩 茹 秦艽)原州 (獸野狼牙 黃 楓柳皮 白藥 蓯蓉)延州 (蕪荑)涇州 (澤瀉 秦艽 防風(fēng) 黃芩)靈州 (代赭 蓯蓉 野豬黃 脂)鹽州 (青鹽)河南道洛州 (黃魚膽 黃石脂 秦椒)州 (半夏 桔梗)鄭州 (秦椒)陜州 (栝蔞 柏子仁)汝州 (鹿角 鹿茸)許州 (鹿茸)虢州 (茯苓 細(xì)辛 茯神 白石英 桔梗 栝蔞 桑上寄生)豫州 (吳茱萸 鹿茸)齊州 (阿膠 防風(fēng) 榮婆藥)萊州 (牡蠣 文蛤 茹 烏賊魚 馬刀 牛黃 海藻 海蛤 七孔決明)兗州 (防風(fēng) 紫石英 仙靈脾 云母 羊石 桃花石)蜜州 (海蛤 牛黃)泗州 (麋脂 麋角)徐州 (桑上寄生)淄州 (防風(fēng))沂州 (紫石英)江南東道潤州 (躑躅 鬼臼 貝母 半夏 卷柏)越州 (榧子 劉寄奴)婺州 睦州 歙州 建州(并出黃連)泉州 (干姜)江南西道宣州 (半夏 黃連)饒州 (黃連)吉州 (陟厘)江州 (生石斛)岳州 (杉木 楠木 蟬蛻 鱉甲)潭州 (生石斛)郎州 (牛黃)永州 (石燕)郴州 (釣樟根)辰州 (丹砂)隴右道秦州 (防葵 獸野狼牙 野狼毒 鹿茸 鹿角 蘼蕪 芎 )成州 (防葵 野狼牙)蘭州 (蓯蓉 鹿角膠)廓州 (大黃)武州 (石膽 雌黃 雄黃)宕州 ( 本 當(dāng)歸 獨(dú)活)河西道涼州 (大黃 鹿茸 白附子)甘州 (椒根)肅州 (肉蓯蓉 百脈根)伊芳州 (伏翼 葵子)瓜州 (甘草)西州 (蒲暴)沙州 (石膏)劍南道益州 (苧根 梅煎 枇杷葉 蜀漆 黃環(huán) 薏苡仁 郁金 百部根 百兩金 恒山姜黃 干姜 木蘭 慎火草 沙糖)眉州 (巴豆)資州 (折傷木)嘉州 (巴豆 紫葛)綿州 (天雄 側(cè)子 烏頭 巴戟天 附子 甘皮 烏喙)邛州 (賣子木)滬州 ( 醬)茂州 (升麻 馬牙硝 羌活 樸硝 金牙 大黃 馬齒礬 雄黃 芒硝 礬石)州 (高良姜)松州 當(dāng)州(并出當(dāng)歸)扶州 (芎 )龍州 (側(cè)子 烏頭 巴戟天 烏喙 天雄 附子)柘州 (黃進(jìn))嶺南道廣州 (石斛 決明子 白藤花 甘蕉根 丁根)恩州 (蚺蛇膽)賀州 梧州 象州(并出蚺蛇膽)桂州 (滑石 蚺蛇膽)春州 封州 瀧州(并出石斛)融州 (桂心)韶州 (石斛 鐘乳 牡桂)柳州 (桂心 釣樟根)州 (蚺蛇膽)交州 (檳榔 龍眼 三百兩銀 木藍(lán)子)峰州 (豆蔻)(馬牙石一名長石一名太乳一名牛腦石,出在齊州歷城縣 空青出蔚州蘭州宣州梓州宣州者佳,蔚州者無空塊大色深深 曾青鄂州蔚州者佳余州者惡 白青簡州梓州者并佳石膽蒲州虞鄉(xiāng)東亭谷及薜集窟塊如雞子大者佳,芒硝同名為硝石嶺南始安出者佳,萊州齊州者惡,堅(jiān)潤服之勝乳。乳石第一出始興其次連廣澧朗柳等州,今陜州青溪房州三洞出者,亞于始興者自余不可用也。桃花石舊出中州鐘山縣,似赤石脂但不著舌;赤石脂虢州盧氏縣澤州陵川縣慈州呂鄉(xiāng)縣并有,凡石中有石骨如玉;陽起石齊州歷城縣西北五六里,齊山西北六七里盧山出白者佳黑者不堪;石腦一名石飴餅出徐州宋里山,入土一丈余得之大如雞子觸著即破;青瑯 出 州西烏白蠻中及于闐國一名青珠蒼石梁州均州房州金州并出;疑水石出同州韓城縣,色青黃理如云母者佳澄城斜理文逆白者劣; 石漢川武當(dāng)西遼 名 石谷即是其真者梁州馬道成澗中有;土陰柏色白如脂出渭州鄣縣三交驛西北坡平地土窟中乳是也,有六十余坎人云服之同鐘乳不發(fā)熱;戎鹽沙州名為禿登鹽,廊州名為土陰鹽,生河岸山 之陰燒之不鳴姜石齊州歷城東者良;代赭今靈州鳴沙縣大勝齊代所出者。)論曰,既知無物非藥,及所出土地,復(fù)采得時(shí),須在貯積以供時(shí)用,不得虛棄光陰,臨時(shí)勿遽,失其機(jī)要,使風(fēng)燭不救,實(shí)可悲哉,博學(xué)人深可思之,用為備耳。
千金或曰,古人用藥至少,分兩亦輕,瘥病極多,觀君處方,非不煩重,分兩亦多,而瘥病不及古人者,何也?答曰,古者日月長遠(yuǎn),藥在土中自養(yǎng)經(jīng)久,氣味真實(shí),百姓少欲,稟氣中和,感病輕微,易為醫(yī)療,今時(shí)日月短促,藥力輕虛,人多巧詐,感病濃重,難以為醫(yī),故病輕藥味須少, 重用藥即多,此則醫(yī)之一隅,何足怪也。
又古之醫(yī)者,自解采取,陰干曝干,皆悉如法,用藥必依土地,所以療十得九,今之醫(yī)者,但知診脈處方,不知采藥時(shí)節(jié),至于出處土地,新陳虛實(shí),一皆不悉,所以療十不能得愈五六者,實(shí)由于此,處方者常須加意,重復(fù)用藥,藥乃有力,若學(xué)古人,徒自誤耳,將來學(xué)人須詳熟之。
凡紫石英白石英朱砂雄黃硫黃等,皆須光明映澈,色理鮮凈者為佳,不然,令人身體干躁發(fā)熱,口干而死。
凡草木藥,皆須土地堅(jiān)實(shí),氣味濃烈,不爾,療病不愈。
凡野狼毒枳實(shí)橘皮半夏麻黃吳茱萸,皆欲得陳久者良,其余唯須精新也。
問曰,凡和合湯藥,治諸草石蟲獸,用水升數(shù),消殺之法則云何,答曰,凡草有根莖枝葉,皮骨花實(shí),諸蟲有毛翅皮甲,頭足尾骨之屬,有須燒煉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順方者福,逆之者殃,或須皮去肉,或去皮須肉,或須根莖,或須花實(shí),依方煉治,極令凈潔,然后升合秤兩,勿令參差,藥有相生相殺,氣力有強(qiáng)有弱,君臣相理,佐使相持,若不廣通諸經(jīng),即不知有好有惡,或醫(yī)自以意加減,不依方分,使諸藥草石強(qiáng)弱相欺,入人腹中,不能治病,更加斗爭,草石相反,使人迷亂,力甚,刀劍,若調(diào)和得所,雖未能治病,猶得利安五藏,于病無所增劇,例曰,諸經(jīng)方用藥,所有熬煉節(jié)度,皆腳下注之,今方不然,此篇具凡藥治擇熬炮訖,然后秤之以充用,不得生秤。
凡石藥及玉,皆碎如米豆,以綿裹內(nèi)湯酒中煮之。
凡鐘乳及諸石,以玉錘著水研之,三日三夜漂練務(wù)令極細(xì),干研則七日七夜。
凡銀屑,以水銀和成泥。
凡 石,以黃土泥團(tuán)之,火燒半日乃熟可用,仍不得過之,不煉,生入藥,使入破心肝凡樸硝礬石,燒令汁盡,乃入丸散,芒硝樸硝皆絞湯訖,乃納汁中,更上火兩三沸令烊盡,乃服。
凡湯中用丹砂雄黃,細(xì)熟研如粉,臨服乃投湯中,攪令調(diào)和,服之。
凡湯中用完物,皆擘破,干棗梔子之類是也,用細(xì)核物,亦打破,山茱萸五味子蕤核決明子之類是也,細(xì)花子物,正爾完用之,旋復(fù)花菊花地膚子葵子之類是也,米麥豆輩亦完用之。
凡橘皮吳茱萸椒等,入湯不 咀。
凡諸果子仁,皆去尖皮及兩仁者,湯揉撻去皮,仍切之,用梔子者,去皮,用蒲黃者,湯成下。
凡生麥門冬生姜入湯,皆切,三搗三絞取汁,湯成去滓下之,煮五六沸,依如升數(shù),不可共藥煮,一法薄切用之。
凡麥門冬,皆微潤抽去心。
凡麻黃,去節(jié)別煮兩三沸,掠去沫,更益水,如本數(shù),乃納諸藥煮之,不爾,令人煩寸斬之,小草瞿麥,五分?jǐn)刂,?xì)辛白前,三分?jǐn)刂,膏中?xì)切用之。
凡牛膝石斛等入湯酒,拍碎用之,石斛入丸散者,先以 捶極打令碎,乃入臼,不爾搗不熟。
凡用桂濃樸杜仲秦皮木蘭皮輩,皆削去上虛軟甲錯(cuò),取里有味者秤之,茯苓豬苓,削去黑皮秤,牡丹天門冬巴戟天遠(yuǎn)志野葛等,皆捶破去心,紫菀洗去土,戟干乃秤之,薤白蔥,除責(zé)令盡,莽草石南茵芋澤蘭,剔取葉及嫩莖,去大枝,鬼臼黃連,皆除根毛,石韋辛夷,拭去毛,又去心,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用大棗烏梅皆去核,用鬼箭削取羽皮。
凡茯芍藥,補(bǔ)藥須白者,瀉藥唯赤者。
凡菟絲子,湯淘汰去土干漉,暖酒漬經(jīng)一宿,漉出曝微白搗之,不盡者更以酒漬之,三五日乃出曝,微干搗之,須臾悉盡,極易碎。
凡甘草濃樸枳實(shí)石南茵芋藜蘆皂莢之類,皆炙之,而枳實(shí)去,藜蘆去頭,皂莢去皮子凡椒云實(shí)微熬令汗出,即有勢力。
凡湯丸散,用天雄附子烏頭烏喙側(cè)子,皆 灰炮令微拆,削去黑皮乃秤之,唯姜附湯及膏酒中,即生用,亦削去皮乃秤之,直理破作七八片,半夏熱湯浸洗去上滑,一云十洗四破乃秤之,以入湯,若膏酒丸散,皆 灰炮之用。
凡巴豆,去心皮膜,熬令紫色,杏仁桃仁葶藶胡麻諸有膏脂藥,皆熬黃,別搗令如膏脂,視之泯泯爾,乃以向成散稍稍下臼中,合研搗令消散,乃復(fù)都以輕絹篩之○盡,又納臼中,凡麥 曲末,大豆黃卷澤蘭蕪荑,皆微炒,干漆熬令煙斷,烏梅入丸散熬之,用熟艾者,先炒細(xì)擘,合和諸藥搗之,今細(xì)散不可篩者,納散中和之。
凡用諸毛羽齒牙蹄甲龜鱉鮫鯉等甲皮肉骨角筋鹿茸等,皆炙之,蛇蛻皮微炙。
凡用斑蝥諸蟲,皆去足翅,微熬,用桑螵蛸,中破炙之,牡蠣熬令黃色,僵蠶蜂房微熬之。
凡湯中用麝香犀角鹿角羚羊角牛黃,須末如粉,臨服納湯中,攪令調(diào)和,服之。
凡丸散用膠,先炙,今通體沸起,燥乃可搗,有不沸處更炙之?dāng),下湯直爾用之,勿炙,諸湯中用阿膠,皆絞湯畢,納汁中,更上火令烊盡。
凡用蜜,先以火煎掠沫,令色紫黃,即丸經(jīng)久不壞,掠之多少,隨蜜精粗,遂至大稠,于丸彌佳。
凡丸中用蠟,烊之,投少蜜中攪調(diào)以和藥。
凡湯中用飴糠,皆湯成下,諸湯用酒者,皆臨熟下之。
又云,古秤唯有銖兩,而無分名,今則以十黍?yàn)橐汇,六銖為一分,四分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此則神農(nóng)之秤也,吳人以二兩為一兩,隋人以三兩為一兩,今依四分為一兩為定,方家有云等分者,皆是丸散,隨病輕重,所須多少,無定銖兩,兩三種或五種,皆悉分兩同等凡丸散云若干分兩者,是品諸藥宜多宜少之分兩,非必止于若干之分兩也,假今日服三方寸匕,須瘥止,是三五兩藥爾。
凡散藥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zhǔn)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為度,錢匕者,以大錢上全抄之,若云半錢匕者,則是一錢抄一邊爾,并用五銖錢也,錢五匕者,今五銖錢邊五字者以抄之,亦令不落為度,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為一勺,十勺為一合,以藥升分之者,謂藥有虛實(shí),輕重不得用斤兩,即以升平之,藥升方作上徑一寸,下徑六分,深八分,納散勿按抑之,正爾微動(dòng),令平調(diào)耳,今人分藥,不復(fù)用此。
凡丸藥,有云如細(xì)麻者,即胡麻也,不必扁,但令較略大小相稱爾,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yàn)橐淮蠖挂,?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m.payment-defi.com/pharm/2009/20090113054959_94430.shtml" target="_blank">大麻子者,即今大麻子準(zhǔn)三細(xì)麻也,如胡豆者,今之青斑豆也,以二大麻子準(zhǔn)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也,粒有大小,以三大麻子準(zhǔn)之,如大豆者,以小豆準(zhǔn)之,如梧桐子者,以二大豆準(zhǔn)之,一方寸匕散,蜜和得如梧桐子十丸為度,如彈丸及雞子黃者,以十凡方云巴豆若干枚者,當(dāng)先去心皮畢,乃秤之,以一分準(zhǔn)十六枚,附子烏頭若干枚者,去皮畢,以半兩準(zhǔn)一枚,枳實(shí)若干枚者,去核畢,以一分準(zhǔn)二枚,橘皮一分準(zhǔn)三枚,棗有大小,凡方云半夏一升者,洗畢秤五兩為正,椒一升三兩為正,吳茱萸一升五兩為正,菟絲子一升九兩為正, 子一升四兩為正,蛇床子一升三兩半為正,地膚子一升四兩為正,此其不凡方云桂一尺者,削去皮,重半兩為正,甘草一尺者,重二兩為正,云某草一束者,重三兩為正,云一把者,重二兩為正。
凡方云蜜一斤者,有七合,豬膏一斤者一升二合。
凡湯酒膏藥,舊方皆云 咀者,謂秤畢,搗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細(xì)末,此于事殊不允當(dāng),藥有易碎難碎,多末少末,秤兩則不復(fù)均平,今皆細(xì)切之,較略令如 咀者,乃得無末而片粒調(diào)和也,凡云末之者,謂搗篩如法也。
凡丸散,先細(xì)切,曝燥乃搗之,有各搗者,有合搗者,并隨方所言,其濕潤藥如天門冬干地黃輩,皆先切,曝干獨(dú)搗令偏碎,更出細(xì)擘曝干,若值陰雨,可微火烘之,小停冷乃搗之。
凡濕藥,燥皆大耗,當(dāng)先增分兩,須得屑乃秤之為正,其湯酒不須如此。
凡篩丸藥,用重密絹令細(xì),于蜜丸易熟,若篩散,草藥用輕疏絹,于酒中服即不泥,其石藥亦用細(xì)絹篩,令如丸藥者,凡篩丸散藥畢,皆更合于臼中,以杵搗之?dāng)?shù)百過,視其色理和同為佳。
凡煮湯,用微火令小沸,其水?dāng)?shù)依方多少,大略二十兩藥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為率,皆絞去滓,而后酌量也,然則利湯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者,為病須快利,所以少水而多取汁,補(bǔ)湯欲熟,多水而少取汁者,為病須補(bǔ)益,是以多水而少取汁,好詳視之,不得令水?dāng)?shù)多少,湯熟,可用新布兩人以尺木絞去滓,澄去 濁,分再服三服者,第二第三服以紙覆令密,勿令泄氣欲服以銅器于熱湯上暖之,若于鐺中,勿令器中有水氣,方云再服三服者,要令力
廣濟(jì)療傳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氣,猝心痛,霍亂吐痢,時(shí)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瘀血月閉, 癖疔腫,驚癇鬼忤中小兒吐乳,大人狐貍等病,吃力伽丸方。
吃力伽(白術(shù)是也) 光明砂 訶黎勒皮 麝香當(dāng)門子 香附子 丁子香 沉香 蓽茇檀香 青木香 安息香 犀角(屑各二兩) 薰陸香 蘇合香 龍腦(各半兩)
上十五味搗篩,白蜜和為丸,每朝取井花水服如梧子四丸,于凈器中研破服之,老小一丸,以蠟裹一丸如彈丸,緋絹袋盛當(dāng)心帶之,一切邪鬼不敢近,千金不傳,冷水暖水臨時(shí)量之。忌五辛生血物,以臘月合,神前藏之密器中,勿令泄藥氣,神驗(yàn)。
千金耆婆萬病丸,療七種癖塊,五種癲病,十種注忤,七種飛尸,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二時(shí)瘧疾,十種水病,八種大風(fēng),十二種 痹,并風(fēng)入頭,眼暗膜膜,及上氣咳嗽,喉中如水雞聲,不得臥,飲食不作肌膚,五臟滯氣,積聚不消,擁閉不通,心腹脹滿,連及胸背,鼓脹氣堅(jiān)結(jié),流入四肢,或復(fù)又心膈氣滿,時(shí)定時(shí)發(fā),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種下痢,疳蟲身或閉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滯,出流不盡,時(shí)時(shí)疼痛為患,或因此斷產(chǎn),并小兒赤白下痢,及胡臭耳聾鼻塞等病,服此藥以三丸為一劑,服藥不過三劑,萬病悉除,說無窮盡,故稱萬病丸,以其牛黃為主,故一名牛黃丸,以耆婆良醫(yī),故名耆婆丸方。
牛黃 麝香 犀角 朱砂 雄黃(并研) 芫青(去頭翅足熬本方七枚) 黃連 人參禹余糧 大戟(炙) 芫花(熬) 茯苓 干姜 桂心 桑白皮 當(dāng)歸 芎 芍藥 甘遂(熬)黃芩 蜀椒(汗) 細(xì)辛 巴豆(去皮心別熬搗) 前胡 桔梗 紫菀 蒲黃 葶藶子(熬)防風(fēng)(各一分) 蜈蚣(三節(jié)炙) 石蜥蜴(一寸炙)上三十一味,并令精細(xì),上牛黃麝香犀角朱砂雄黃禹余糧巴豆別研,余者合搗篩之,以白蜜和,更搗三千杵極熟,密封之,除破日平旦,空腹以酒服三丸如梧子,微下三五升惡物為良,若猝暴病,不要待平旦,無問早晚即服,以吐利為度,若不吐利,更加一丸或至三丸五丸,須吐利為度,不得限以丸數(shù),病強(qiáng)藥少即不利吐,若其發(fā)遲,以熱稀粥一杯發(fā)之,若吐利不止,即以酸飯兩三口止之,服藥忌陳臭生冷,酢滑粘食,大蒜,豬魚雞狗馬驢肉,白酒亦不得全飽,產(chǎn)婦勿服之,吐利以后,常須閉口少語,于無風(fēng)處溫床暖室將息,若旅行猝暴無飲,以小便送之,若一歲以下小兒有疾者,令乳母服兩小豆,亦以吐利為度,近病及猝病皆用多,積久疾病即少服,常取微溏利為度。(崔氏無黃芩桑白皮桔梗防風(fēng))猝病欲死(服三丸如小豆取吐利即瘥)猝得中惡口噤(服二丸如小豆和暖水一合灌入口令下令微利即瘥)五注鬼刺客忤(服二丸如小豆不瘥后日更服二丸)男女邪病歌哭腹大如妊身(服二丸如小豆日三夜一服間食服之)貓鬼。ǚ《谷璨火)蠱毒吐血腹痛如刺(服小豆二丸不瘥,更服以瘥止)瘧。ㄎ窗l(fā)前服三丸未瘥更服)諸痰飲者(服三丸如小豆不瘥更服)冷癖(服三丸如小豆日三服皆間食常令微溏利為度)宿食不消(服二丸如小豆取利)瘕積聚(服二丸如小豆日三服皆間食以利瘥止)拘急心腹脹滿心痛(服三丸如小豆未瘥更服)上氣嘔逆胸中滿不得臥(服二丸不瘥更服)大。ǚ《挂煌枞杖)疳濕(以一丸如杏仁和酢二合灌下部中服小豆二丸瘥)水病(服三丸如小豆日再間食服之瘥止人弱隔日服)頭痛惡寒(服小豆二丸覆取汗)傷寒天行。ǚ栊《挂蝗杖g食服)小便不通(服小豆二丸不瘥明日更服之)大便不通(服三丸如小豆大又納一丸下部中則通)耳聾 耳(以綿裹如棗核塞耳中瘥)鼻衄(服二丸如小豆無不瘥)癰腫疔腫(破腫納一丸如麻子日一敷之根自出亦服二丸瘥)犯疔腫血出(以豬脂和涂有孔納孔中瘥止)癘瘡(以酢泔洗訖取藥和豬脂涂之)漏瘡有孔(以一丸如小麥納孔中和豬脂敷)痔瘡(以藥涂綿納孔中別易瘥止)瘰癧(以酢和涂上瘥)癬瘡(以布揩令汁出以酢和涂上日一易瘥止)胸背腰脅腫(以醋和敷腫上日一易之服二丸如小豆)諸冷瘡積年不瘥者(以酢和涂之亦餅貼之)惡刺(以一丸納瘡孔中即瘥)蝮蛇螫(以少許內(nèi)螫處若毒入腹心煩悶欲絕者服三丸如小豆大)蝎螫(以少許涂之)蜂螫(以少許敷之瘥)婦人諸疾胞衣不下(服二丸如小豆大)小兒驚癇(服一丸如米許以涂乳令嗍之看兒大小量之)小兒客忤(服一丸如米和涂乳頭與嗍之以意量之)小兒乳不消心腹脹滿(服一丸如米許涂乳頭令嗍之取瘥)
又大麝香丸,療鬼注飛尸等,萬病皆療之方。
麝香(三分) 牛黃 真珠(并研) 附子(炮) 鬼臼 莽草(炙) 犀角(屑) 礬石(熬令汁盡) 細(xì)辛 桂心 獺肝(炙) 藜蘆(各二分) 蜈蚣(炙) 蜥蜴(炙各一枚) 地膽(熬) 斑蝥(熬) 杏仁(去尖皮熬各五十枚) 丹砂(二兩研) 雄黃(一兩研) 石(八分泥裹燒半日)芫青(熬) 亭長(熬各七枚并去足翅) 巴豆(去心皮熬)
上二十三味合搗,別搗巴豆杏仁如泥,蜜和,更搗三千杵,丸如小豆,每有病以飲服一丸,日再,漸至三丸尤妙,毒蟲所螫,摩之,以知為度,若欲入毒疫癘鄉(xiāng),死喪家,及鬼神廟冢墓處,以絳囊盛之,男左女右肘后系之,又以少許涂人中,臥不魘魅,神驗(yàn)。忌如常
又小麝香丸,主療與大麝香丸同方。
麝香(三分) 雄黃(研) 丹砂(研各四分) 細(xì)辛 干姜 桂心 芍藥(各五分) 莽草(炙) 犀角(屑) 梔子仁(各三分) 附子(炮) 烏頭(炮各五枚去皮) 巴豆(五十枚去心皮熬) 蜈蚣(一枚去頭足炙)
上十四味并搗篩,蜜和,更搗一千杵,丸如小豆,每服三丸至五丸,日三,一切尸注心痛皆主之。忌生血物,生蔥,生菜,蘆筍,豬肉,冷水。神驗(yàn)。(一方有當(dāng)歸一兩)崔氏溫白丸,療 癖塊等一切病,并治之方。
紫菀 吳茱萸 菖蒲 柴胡 濃樸(炙) 桔梗 皂莢(去皮炙) 茯苓 桂心 干姜黃連 蜀椒(汗) 巴豆(去心皮熬) 人參(各三分本方各二分) 烏頭(十分炮)
上十五味合搗篩,以白蜜和,更搗二千杵,丸如梧子大,有病服一丸至二丸,不知稍增至三丸五丸,以知為度,主心腹積聚久, 癖塊大如杯碗,黃膽宿食,朝起嘔吐,支滿上氣,時(shí)時(shí)腹脹,心下堅(jiān)結(jié),上來搶心,旁攻兩脅,徹背連胸,痛無常處,繞臍攪痛,狀如蟲蛟,
又療十種水病,八種痞塞,反胃吐逆,飲食噎塞,五淋,九種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婦人諸疾,斷緒不生,帶下淋瀝,或 瘧連年不瘥,又療一切諸風(fēng),身體頑痹,不知痛癢,或半身心,夢與鬼神交通,四肢沉重,不能食飲,昏昏默默,只欲取死,終日憂愁,情中不樂,或恐懼悲啼,飲食無味,月水不調(diào)真似懷孕,連年累月羸瘦困弊,遂至于死,或歌或哭,為鬼所長二尺五寸m.payment-defi.com/hushi/三十枚,下膿二升,黑血一升,青黃汁五升,所苦悉除,當(dāng)月有子,臣兄墮馬被傷腹,內(nèi)有積血,天陰即發(fā),羸瘦著床,命在旦夕,與藥服,下如雞肝黑血如手者二百余片,白膿二升,赤黃水一升,其病即除,臣知方驗(yàn),敢不獻(xiàn)上。忌生冷,酢滑,豬雞魚犬牛馬鵝肉,五辛,油面豆,糯米陳臭等物。
仲景三物備急丸,司空裴秀為散,用療心腹諸猝暴百病方。
大黃 干姜 巴豆(各一兩去皮心熬別搗如脂)上藥各須精新好藥搗篩蜜和,更搗一千搗,丸如梧子或小豆,服三丸,老小量之,為散不及丸也,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猝痛如錐刀刺痛,氣急口噤,停尸猝死者,以暖水苦酒服之,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瘥,如未,更與三丸,以腹中雷鳴轉(zhuǎn),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亦須折齒灌之令入,尤妙,神驗(yàn)。忌蘆筍,豬肉,冷水,肥膩。
又理中丸,療三焦不通,嘔吐不食,并霍亂吐痢不止者,并主之方。
人參 干姜 白術(shù) 甘草(各三兩炙)
上四味搗篩,蜜和如梧子,空腹以飲汁服十五丸。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延年駐車丸,主赤白冷熱血痢腹痛者方。
黃連(六兩) 干姜 當(dāng)歸 阿膠(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以三年米醋煮膠令消,和藥,眾手拈丸如梧子,每以飲下三十丸,日再服,亦療產(chǎn)婦下痢不止者,服之甚驗(yàn)。忌豬肉,冷水,粘膩等物。
救急五香丸,療諸毒疰氣,心腹脹滿,大小便不通,鬼疰心痛不可忍方。
牛黃(研) 犀角(屑各三分) 升麻 沉香 薰陸香 當(dāng)歸 桂心 青木香 麝香(研)雄黃(研如粉) 鬼箭羽 巴豆(去心皮熬) 訶黎勒皮 朱砂(研) 檳榔仁 干姜 吳茱萸甘草(炙) 豆蔻(各四分) 桃仁(去尖皮熬) 附子(炮各五分)
上二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以暖水服三丸至五丸,如不利,更服,以利為度,此方甚驗(yàn),人久不傳。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蘆筍,生血物等。
必效玉壺丸,主萬病,與麝香丸同效方。
雄黃(研) 朱砂(研) 巴豆(去心皮熬) 附子(炮去皮) 特生 石(燒半日研)藜蘆(各三兩炙)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如小豆,以飲服二丸,得利病瘥,小兒黍粟一丸,以意量之。
又青木香丸,療一切氣腹脹滿,心痛氣冷,食不消方。
青木香 檳榔仁(各六分) 芍藥 枳實(shí)(炙) 訶黎勒皮(各五分) 桂心(四分) 大黃(十二分)
上七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下十五丸,以意增減之,常令溏利甚效。
又五補(bǔ)七宣者,麗正殿修書學(xué)士李公所傳,公名子昭,字云卿,趙郡人,幼志道法,以棲名山,往來茅嵩山經(jīng)三十載云,五補(bǔ)七宣丸方。
人參 茯苓 地骨皮 干地黃 牛膝(等分)
上五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酒飲下三十丸,稍稍增至五十丸,日再,此是五補(bǔ)丸,服至五日十日及半月日,覺氣擁即服七宣丸,服經(jīng)二三日,覺氣散,還服五補(bǔ)丸,若病候未退,即稍稍增之,常自審以取調(diào)適,終須五補(bǔ)及七宣丸,并須合服之,夫人所疾,皆因風(fēng)不宣散,即成擁緩熱風(fēng),若氣不流行,即成 癖冷氣,轉(zhuǎn)生眾病,皆因此由,尋其本源,都為不閑將理,覺虛則補(bǔ),覺風(fēng)氣擁即利,利即腰背更虛,且凡是利藥,皆急服便透過,未能蓄泄諸病,凡是補(bǔ)藥,皆滯服未見效,先覺風(fēng)氣發(fā)動(dòng),明知宣補(bǔ)必藉兼行,故其人授余二法,名曰五補(bǔ)七宣,所以安七魄,鎮(zhèn)五臟,堅(jiān)骨髓,養(yǎng)神明,久服長生,百病日去,發(fā)黑,行及奔馬。
又七宣丸方。
大黃(十五兩) 枳實(shí)(炙) 青木香 柴胡 訶黎勒皮(各五兩) 桃仁(六兩去尖皮熬)甘草(四兩炙)
上七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二十丸,稍加至五十丸,病在下,空腹服,病在上,食后服之,以宣利為度,增減以意量之,若風(fēng)氣結(jié)聚,宿食不消,兼沙石皮毛在腹中,服經(jīng)七八日乃盡出,下似牛涎魚腦等,若病深痼,則須半月或一月專服之,不用五補(bǔ)丸。若積年腰膝疼痛,寒冷如冰石,腳氣沖心,憒悶將死,頭旋暗倒,肩背重悶,心腹脹滿,胸膈閉塞,風(fēng)毒腫氣,連及頭面,及大小便或利澀,脾胃氣不理,不能飲食,夜臥腳轉(zhuǎn),筋脈掣痛,恍恍然眠寢不安等疾,以飲服之盡瘥,此藥功效不可盡說,如前十?dāng)?shù)種病,則須服七宣丸。自外輕病,不妨與五補(bǔ)丸兼服,循環(huán)不輟,補(bǔ)養(yǎng)無限,不問男女老小并可服餌,但須量氣力,細(xì)察候之,加減服,若是初生孩子,可與三丸五丸,稍稍加之,取通利,其二方當(dāng)須經(jīng)久常服,不限春秋冬夏,朝夕行止勿間,藥性甚善,禁如常法。
近效大麝香丸,療積年心痛,尸疰蠱毒, 癖氣承心,肋下有塊,溫瘴毒瓦斯,精魅邪氣,或悲或哭,蛇蝎蜂螫等方。
麝香(研) 牛黃(研) 藜蘆(炙) 朱砂(研) 芍藥 當(dāng)歸 茯苓 桔梗 鬼箭羽金牙(研) 烏頭(炮) 桂心 吳茱萸 貫眾(各一分) 雄黃(一分半研) 干姜 人參 大蟲骨(各二分炙) 蜈蚣(二寸去足) 蜥蜴(半枚去牙炙) 巴豆(二十枚去心皮熬)
上二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飲下三丸,如未下,以熱飲投之,即利,三行后,以酢飯止之,即定,然后煮飯蔥薤食之。忌冷水,豬肉,如蛇蝎蜂螫,取一丸研和,涂之即瘥,精魅狐貍之屬拋磚瓦,或如兵馬行,夜發(fā)者是鬼魅,無早晚每日服二丸,只三兩日即定,仍每日燒一丸熏身體衣服,無忌,以三五丸用緋絹袋子盛,帶左臂上,避大蟲毒蛇精魅鬼氣等病。
又犀角丸,療癰腫腸癰,乳癰發(fā)背,一切毒熱腫,服之,腫膿化為水,神方。
犀角(屑十二分) 川升麻 黃芩 防風(fēng) 人參 當(dāng)歸 黃 干姜(一作干藍(lán)) 蓼實(shí)(一方無) 黃連 甘草(炙) 梔子(各四分) 大黃(五分) 巴豆(二十四枚去心皮熬)
上十四味如法搗篩,蜜和,更搗三千杵,丸如梧子,以飲服三丸至五丸,以利為度,或不利投以熱飲,如利以冷漿水粥止之,未瘥每日服一丸,以意量之,腫消散為度,若下黃水,或腫輕皮皺色變,即是消候。忌如藥法,效驗(yàn),不可論之。
又黃連丸,療痢,無問冷熱并主之方。
黃連(一兩) 茯苓(二兩) 阿膠(一兩)
上三味搗篩,以水消膠和,眾手丸,曝干,有痢空腹以飲下十五丸,日再,以瘥止,甚效。
又加減麻仁丸,療積年患?xì),不能食飲,兼食不消化,風(fēng)氣冷氣熱氣沖上, 癖氣并乳石氣發(fā)動(dòng),并療之,服經(jīng)三四日自覺有效方。
蜀大黃(錦紋者四兩) 人參(二兩) 大麻仁(二兩) 訶黎勒皮(四兩)
上四味搗篩依法,以蜜和丸,每服十丸二十丸,增減以意量之,以溏利病除,亦不損人,雍州王長史常服三十余年,八十歲萬病皆無,百無所忌,補(bǔ)理腰腳,服經(jīng)七八日,腰腎先冷者
又三黃丸,療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主一切熱方。
春三月用 黃芩(四兩) 大黃(二兩) 黃連(四兩)夏三月用 黃芩(三兩) 大黃(一兩) 黃連(四兩)秋三月用 黃芩(六兩) 大黃(一兩) 黃連(二兩)冬三月用 黃芩(六兩) 大黃(一兩) 黃連(三兩)
上三味隨時(shí)月?lián)v篩,蜜和丸如梧子,日服七丸,諸病悉除。
千金小金牙散,療南方瘴癘疫氣,腳弱風(fēng)邪鬼注方。
金牙(五分研) 牛黃(一分研) 天雄 萆 黃芩 蜀椒(汗) 由跋 雄黃(研)朱砂(研) 烏頭 桂心 莽草(炙) 麝香(研各二分) 葳蕤 細(xì)辛 犀角(屑) 干姜(各三分) 蜈蚣(一枚長六寸者炙) 黃連(四分)
上十九味治下篩為散,合牛黃麝香搗三千杵,以溫酒服五錢匕,日三夜二,以知為度,以絳袋盛,男左女右,帶一方寸匕,省病問孝,不避夜行,涂鼻人中,辟鬼惡毒瓦斯,晨昏霧露亦涂之佳。
崔氏五香散,療疰忤邪氣,或熱或寒,時(shí)氣在骨節(jié)間,似瘥似劇,兼主百病方。
沉香 丁香 麝香 薰陸香 鬼箭羽 當(dāng)歸 豆蔻仁(各四分) 牛黃 鬼臼 橘皮金牙(各三分燒) 犀角(屑) 羚羊角(屑) 大黃(各六分) 升麻 桔梗 桃仁(去尖皮熬) 光明砂(研) 安息香(各二分研)
上十九味搗篩為散,以湯飲酒隨病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病瘥即停,亦可蜜丸如梧子,服十丸。
又備急散,療猝中惡,心痛脹滿欲吐短氣方。
大黃(二兩) 桂心(四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
上三味搗篩為散,取一錢匕,以湯七合和服,當(dāng)吐下即愈,甚妙。
紫雪散,療腳氣毒遍內(nèi)外煩熱,口中生瘡,狂易叫走,及解諸石草藥毒發(fā)邪熱猝黃等,瘴疫毒癘,猝死溫瘧,五尸五注,心腹諸疾,腋緩刺切痛,蠱毒鬼魅,野道熱毒,小兒驚癇,百病方。
黃金(一百兩) 寒水石 石膏(各三斤一本用滑石) 玄參(一斤) 羚羊角(屑) 犀角(屑) 沉香 青木香(各五兩) 丁香(一兩) 甘草(八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取硝石四升,芒硝亦可用,樸硝十斤,投汁中,微火煎,以柳木篦攪勿住手,候欲凝,入盆中,納朱砂三兩,麝香一兩,急攪,即成霜雪紫色,以水和一二分服之,以意加減,一劑十年用之,神妙,腳氣乳石天行熱病等,服之若神。
(千金翼有磁石三斤滑石一斤升麻一斤丁香用四兩樸硝用四升麝香用二分)仙人煉絳雪,療一切病,肺氣積聚咳逆,嘔吐膿血,丹石毒發(fā),天行時(shí)氣,一切熱病,諸黃膽等,心風(fēng)昏亂,心怯健忘,四肢煩熱,頭痛眼赤,大小便不通,煩悶不安,骨節(jié)疼痛,赤白痢,血痢,熱毒痢,宿食不消化,心腹脹滿,出氣不得,下一切諸毒藥腳氣等,飲酒多醉困,久痢不瘥,孩子驚癇等,以上和水服之,產(chǎn)后一切諸病,墮胎,和酒服之方。
樸硝(十斤) 升麻(三兩) 大青 桑白皮 槐花(各二兩) 犀角(屑) 羚羊角(屑各一兩) 蘇方木(六兩) 竹葉(兩) 訶黎勒 山梔子(三十枚) 檳榔仁(二十顆) 朱砂(半大兩研)
上十三味,以水二斗漬一宿,煎取一斗,去滓入鍋,納樸硝煉烊,攪勿住手,候欲凝,出于盆中攪,入朱砂麝香訖,雪成,收于 器中,密封,有疾量取之,和水服之,以利病除,身輕目明,四肢調(diào)適,療一切病,神驗(yàn),老小量之。(上云入朱砂麝香未見分兩)近效腎瀝湯煮散,主除風(fēng)下氣強(qiáng)腰腳,明耳目,除痰飲,理營衛(wèi),永不染時(shí)氣諸風(fēng)疾方黃 芎 茯苓 五味子 防風(fēng) 澤瀉 獨(dú)活 玄參 人參 牛膝(各六兩)麥門冬(去心) 地骨皮(各八兩) 桂心 甘草(三兩炙) 丹參(五兩)
上十五味切如大豆,分作二十四貼,貼著生姜一兩切,杏仁十四枚去尖碎,以水三升煮一貼,取一升,去滓澄清,取九合頓服,每日一貼,晚間以氣下心胸空妙,十服以后,身力不可當(dāng),常須護(hù)惜將養(yǎng)之,以飲食補(bǔ)之,每年春夏秋冬服一劑,勝服腎氣丸二十劑,永不患風(fēng)氣,先有諸病,自然除瘥,張中丞自服以來,神效不可言,以為乳石力不可比,今服不闕,效驗(yàn)妙。(方云腎瀝湯恐須用豬腎湯煎)
廣濟(jì)神明膏,主諸風(fēng)頑痹,筋脈不利,療癬諸瘡癢方。
前胡 白術(shù) 白芷 芎 (并切) 椒(去目) 吳茱萸(各一升) 附子(三十枚去皮切) 當(dāng)歸 細(xì)辛 桂心(各二兩切)
上十味以苦酒漬一宿,令 然,以成煉豬膏一斗,微火煎十沸以來,九上九下,候附子白芷色黃,絞去滓,膏成,病在外摩之,在內(nèi)以酒服棗核大,疥癬等瘡皆療之,并去諸風(fēng)病,亦摩折傷被打等。(崔氏云藥滓酒浸服之亦大療諸病)崔氏陳元膏,會(huì)稽太守思翊昧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思幸得典郡,視事六年,處地下濕,身病苦痹,飲食衰少,醫(yī)療不瘥,命在旦暮,蒼梧道士陳元賣藥于市,思取藥摩之,日至再,十五日平復(fù),思男嘗墮馬,苦為腰痛,天陰雨轉(zhuǎn)發(fā),思取元膏摩之,復(fù)愈,思妻年四十五,苦心腹積聚,得病三年,思復(fù)從元取膏摩之,六日下宿食即愈,思銓下郭少苦頭眩,思取膏摩,三日鼻中下水二升,所病即愈,思知元藥驗(yàn),謹(jǐn)取元本方奉上。
當(dāng)歸(三兩一方隴西者) 生地黃(二斤搗取汁) 附子(三兩) 細(xì)辛(二兩) 桂心(一兩) 天雄(三兩去皮) 干姜(二兩) 丹砂(一兩研) 芎 (二兩) 雄黃(二兩半研) 烏頭(三兩) 苦酒(三升) 白芷(一兩) 松脂(半斤) 不中水豬脂(十斤煉去滓)
上十五味 咀,以地黃汁苦酒漬一宿,取豬脂納諸藥,微火煎之,令十五沸,膏成去滓,納朱砂等末,熟攪,勿令婦人雞犬孝子惡疾不具足人小兒等見,有人若胸脅背痛,服之七所下狀如雞子汁者二升,即愈,久有人苦脅下積聚如杯,摩藥十五日即愈,又有人苦臍傍氣如手,藥摩之,去瓜中黃穣者升許,即愈,有人患腹切痛,時(shí)引背痛數(shù)年,以膏摩之,下如蟲者三十枚,即愈,又有婦人若月經(jīng)內(nèi)塞,無子數(shù)年,膏摩少腹,并服如杏子一枚,十日下崩血二升,即愈,其年便有子,又療風(fēng)搔腫起累累如大豆,以膏摩之,五日即愈,老少患腳膝冷痛,摩之五日便愈,又有人若頭項(xiàng)痛寒熱瘰癧,摩頭及病上,即愈,又有人患面目黧黑消瘦,是心腹中病,服藥下如酒糟者一升余,即愈,內(nèi)外諸風(fēng)及腹中積聚,可服之,百病無不愈,所療人無數(shù),不可悉記。
又烏膏,療一切瘡,引膿生肌,兼殺瘡中蟲方。
烏麻油(一升) 黃丹(上好者二兩羅之)中國衛(wèi)生人才網(wǎng) 蠟(一兩煉凈濾) 薰陸香(乳頭者一兩末)松脂(半兩末以上并大升兩)
上五味,緩火煎油三分減一,下鐺待冷,乃納黃丹,更上煎之,又三分減一,又停待冷,次納薰陸香末,上火煎,候銷盡,又納蠟及松脂,看膏稍稠,即點(diǎn)于鐵上試,斟酌硬軟適中,乃罷,先問所患,瘡如熱,即除薰陸及松脂,瘡如久不瘥,此涉于冷,即依方合,其貼杖瘡者,油若一升,地黃汁半合和,煎黃丹二大兩,蠟一小兩,余準(zhǔn)上法,此膏不須硬也。
近效蓮子草膏,療一切風(fēng),耳聾眼暗,生發(fā)變白,堅(jiān)齒延年,本是婆羅門方。
蓮子草汁(三升) 生巨勝油(一升) 生乳(一升不食糟者) 甘草(一大兩末)
上四味和于鍋中煎之,緩火熬令魚眼沸,數(shù)攪之勿住手,看上沫盡,清澄濾,不津 器中貯之,云本方有青蓮蕊六分,龍腦花三分,郁金香二分,并末,先煎諸藥三分減一,次下汁及油等,膏成,每欲點(diǎn),即仰臥垂頭床下,一孔中各點(diǎn)如小豆,許久乃起,有唾唾卻,勿咽之,起訖,即啜少熱湯飲,點(diǎn)經(jīng)一年,白發(fā)盡黑,禿處并出,韓庶子處得,每用驗(yàn)。
廣濟(jì)阿魏藥煎方。
阿魏(四分) 豆蔻仁(七顆細(xì)研) 生姜(十二分) 人參(八分) 甘草(八分炙)鱉甲(十二分炙) 藕汁(二升) 訶黎勒(七枚去核) 牛膝(半斤) 白蜜(一升) 地黃汁(二升)
上十一味下地黃等汁煎,次下藥末,微火煎,攪勿住,攪候如餳,于不津器盛,每取一匙酒和服之。
又鹿角膠煎,療五勞七傷,四肢沉重,百事不任,怯怯無力,昏昏欲睡,身無潤澤,腰疼頑痹,腳弱不便,不能久立,胸脅脹滿,腹中雷鳴,春夏手足煩熱,秋冬腰膝冷疼,心悸健忘,腎氣不理,五臟風(fēng)虛,并悉療之方。
鹿角膠(二斤搗碎作四分于鐺中熬令色黃) 紫蘇子(二升以酒一升研濾取汁) 生地黃(一斤取汁) 生姜(一斤汁) 黃牛酥(一升) 白蜜(三斤)
上六味,先煎地黃汁蘇子汁生姜汁等二十余沸,次下酥蜜,又煎三五沸,次以蜜并膠末下之,攪令相得,膠消盡,煎即成矣,以器盛之,空腹以酒調(diào)二合服之,日再,此藥補(bǔ)五臟,益心力,實(shí)骨髓,生肌肉,理風(fēng)補(bǔ)虛,耳聰目明,腰腳甚效驗(yàn),一兩劑強(qiáng)健,披覽十倍常時(shí)。
又主冷氣,益氣力,溫中下氣,蒜煎方。
剝了蒜(二升) 牛乳(五升) 牛膝(一大斤末)
上三味,以蒜納牛乳中煎之,候蒜消盡,攪勿住手,下牛膝末,煎成,于器中貯之,食前以酒和兩匙服。(忌羊血)
又地黃煎,主婦人丈夫血?dú)鈩冢菬,日漸瘦悴方。
生地黃汁(二升) 甘草(三兩炙末) 豉心(一升) 蔥白(切一升) 牛酥(半斤)藕汁(二升) 白蜜(一升)
上七味,以小便六升煮蔥豉等,取二升,絞去滓,次下地黃藕汁,更煎取三五沸,下酥蜜,攪勿住手,候似稀餳,以器貯之,每服一匙,漸至三匙,成煎桑枝熬煎湯調(diào)和服之尤妙,桃仁湯亦良。
短劇單地黃煎,主補(bǔ)虛除熱,散乳石癰疽瘡癤等熱方。
生地黃隨多少取汁,于銅缽中重湯上煮,勿蓋釜,令氣得泄,煎去半,更以新布濾絞,去粗滓穢,又煎令如餳成矣,此用地黃須肥大味濃者,作煎甘美,東南地黃堅(jiān)細(xì)味薄,作煎咸不美。
近效地黃煎,療肺氣咳嗽,補(bǔ)心肺,令髭發(fā)不白方。
生地黃汁(二升) 麥門冬汁(五升) 生姜汁(五合) 紫菀(三兩) 貝母 款冬花甘草(炙各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大升,去滓,卻入鍋中,下地黃汁麥門冬姜汁等三十沸,下蜜一升,煎如餳成矣,盛不津器中冷,含如棗許,增加量之。(一方有人參三兩)
(并代茶飲列于下)千金天門冬酒,療五臟六腑大風(fēng),洞泄虛弱,五勞七傷, 結(jié)滯氣,冷熱諸風(fēng)癇惡疾,耳聾頭風(fēng),四肢拘攣猥退,歷節(jié)風(fēng),萬病皆主之,久服延年輕身,齒落更生發(fā)。
天門冬(與百部相似天門冬味甘兩頭方百部細(xì)長而味苦令人利)
上一味搗取汁一斗,漬曲二升,以糯米二斗,候曲發(fā)準(zhǔn)家醞法釀之,春夏極冷下飯,冬稍溫如人肌下飯,酒熟取清飲一盞,常令酒氣相接,勿至醉吐,慎生冷酢滑雞豬魚蒜,特忌鯉魚,亦忌油膩,此是一斗法,余一石二石亦準(zhǔn)此以為,大率服藥酒十日,覺身體癮疹大癢,二十日更大癢,三十日乃漸止,此是風(fēng)氣出去故也,四十日即覺身心朗然大快,似有所得,五十日更覺大快,當(dāng)風(fēng)坐臥,覺風(fēng)不著人,身中諸風(fēng)悉盡,用米法,先凈淘曝炕令干,臨欲用時(shí),更別取天門冬汁漬米,干灑炊,余汁拌飯,甚宜密封,取天門冬汁法,凈洗心皮水寸切,搗押各三四遍,令滓干如草乃止,此酒初熟味酸,仍作臭泔腥氣,但依式服之,久停則香美,余酒皆不及也,封四七日佳,凡八九月即少少合,至十月多合,擬到來年五月三十日以來相續(xù)服之,春三月亦得合,入四月不得合,服酒若得散服,得力倍速,散方如左。
天門冬去心及皮曝干搗篩,以上件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三匕,久服長生,凡酒亦得服。
又大金牙酒,療瘴癘毒瓦斯中人,風(fēng)冷濕痹,口 面戾,半身不遂,手足拘攣,歷節(jié)腫痛,甚者少腹不仁,名曰腳氣,無所不療方。
金牙(一斤燒) 白術(shù) 附子 側(cè)子 天雄 蓯蓉 茯神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芎 黃薯蕷 細(xì)辛 桂心 茵芋 地骨皮 五加皮 杜仲 萆 狗脊 葳蕤 白芷 濃樸 枳實(shí)(炙) 桔梗 黃芩 遠(yuǎn)志(去心) 蔓荊子(各三兩) 人參(二兩) 獨(dú)活(半斤) 石南(二兩) 磁石(十兩燒) 丹參 牛膝(各五兩) 薏苡仁(一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 生石斛(八兩) 生地黃(切二升) 蒴 (四兩)上三十九味并切,用絹袋盛,以酒八斗漬七日,溫服一合,日四五夜一,石藥細(xì)研如粉,別絹袋盛,共藥同浸,藥力安和,主治極多,凡是風(fēng)虛四體小覺有風(fēng) 者,皆須將服,無不治者,服者一依方合之,不得輒信誣人大言,浪有加減。忌如常法。
又鐘乳酒,療虛損,通順血脈,極補(bǔ)益下氣方。
鐘乳(五兩碎) 附子(三兩炮) 石斛(五兩) 甘菊花(三兩) 蓯蓉(五兩)
上五味銼,以生絹袋盛,用酒三斗漬經(jīng)五日,每服二合,日再,稍加至一升。
千金翼五精酒,主萬病發(fā)白反黑,齒落更生方。
黃精(四斤) 天門冬(五斤去心) 松葉(六斤) 白術(shù)(四斤) 枸杞(五斤洗)
上五味皆生者納釜中,以水三石煮之一日,去滓,取汁漬曲如家釀法,酒熟,取清,任性飲之,長年補(bǔ)養(yǎng)。(忌鯉魚桃李雀肉等)
又白術(shù)酒方白術(shù)(二十五斤)
上一味 咀,以東流水兩石五斗,于不津器中漬之二十日,去滓,納汁于大盆中,夜候流星過時(shí),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當(dāng)變?nèi)缪∫詽n曲如家醞法,造酒熟,取清,任性飲之,十日萬病除,百日白發(fā)反黑齒落更生,面有光澤,久服長年。忌桃李雀肉等,此酒至誠有靈。風(fēng)病服之,百神衛(wèi)人。
又枸杞酒方枸杞(一百斤)
上一味切,以東流水四石煮之一日一夜,去滓,令得一石汁,漬曲釀之,如家醞法,酒熟取清,置不津器中,取干地黃桂心干姜商陸澤瀉蜀椒末各一升六味,以絹袋盛,納酒中漬,密封口。埋入地三尺,堅(jiān)牢覆上,二十日沐浴整衣冠,向仙人拜訖,開之,其酒當(dāng)赤如金色,平旦空腹服一盞或半升為度,十日萬病皆愈,二十日瘢痕皆滅,惡疾人以一升水和半升酒,分為五服,服之即愈,若欲食少者,取河中青白石如棗杏仁大者半升,以水三升煮一沸,以酒半合置中,須臾即熱可食也。
崔氏蒼耳酒,療大風(fēng)惡疾,及一切諸風(fēng),乃至骨髓中毒風(fēng),令人充悅方。
蒼耳(和莖葉花實(shí)取銼一石八月收) 牛膝根(一升) 松葉(二斗) 商陸根(二升白色者)上五物皆銼訖量之,以水兩石五斗,煮取六斗汁,如釜小可分煮之,即分三斗汁,將浸曲一斗二升,高量其曲,加于常法五分,為藥力費(fèi)曲故也,余三斗汁,留將拌 料,糯米一石二斗,分作五,凈淘干漉,以上并大斗,第一 一日炊四斗米,取藥汁九升拌 熟,細(xì)切生地黃三斗,和米下之,第二 三日炊三斗米,取藥汁七升拌 熟,與杏仁一斗去皮尖,碎和搗如泥下之,第三 五日炊二斗米,取藥汁六升半拌 熟,取木麻子一斗,搗碎和下之,第四 七日炊二斗米,取藥汁四升半拌 熟,取胡麻一斗,搗碎和下之,第五 九日炊一斗米,取藥汁三升拌 下之。
上以前五 法,須候米消盡,即炊 之,未必要須隔日,其酒如米少味薄,更炊一二斗米下之,使味足,然后去糟取清,依常法飲半升,不能者可量性多少,常使有酒氣逼,夜飲最是所宜,此酒縱非風(fēng)疾飲之,補(bǔ)養(yǎng)益精神,令人充健。
又烏麻地黃酒,療風(fēng)虛,補(bǔ)不足,除百病,已試大效方。
六月六日曲(四升凈) 王斯油麻(六斗五升出□州赤色者是如無別用巨勝替之以脫去皮干曝脫烏麻法以冷水浸經(jīng)一宿出之置筲箕中漉水令盡舂之即皮自脫去耳) 生地黃(四斗冷熟湯洗待水氣盡便切之更取生地黃一石以水一石和煮粗布絞去滓即取汁六斗又以蠟及麻子涂甕內(nèi)蒸之令干前三味總內(nèi)甕中浸之) 丹參 生石斛 牛膝 杜仲 萆 生姜(各二斤)人參(八兩)
上七味切,以生絹袋盛,同納前件熟地黃汁甕中浸,封閉七日外,更取烏豆四大斗,摩使光凈,分作四度,微熬令香,取無灰,重醞酒二斗八升,三度淋豆,豆一熬三淋,淋訖,并去豆,總計(jì)十二度淋豆,取淋酒別器中盛,然后更寫曲汁等物及諸藥,并出在大甕中,以物閉頭,及更將此酒先重蒸甕看冷暖,還納曲汁及藥等安在甕中,其日即用八斗精糯米,炊作飯,如常釀酒法, 酒,即以淋豆酒投在甕中,封閉經(jīng)一兩宿,看米消盡,又炊四斗糯米飯之,此后更封閉經(jīng)七日,其酒即熟,任性飲多少量之,不限時(shí)候,常微微覺身潤,夜中稍加少許,或汗出佳,避風(fēng)及忌房室,特禁毛桃芥生菜熱面,并酢蒜牛肉冷物,醞初酒法,待此上曲依當(dāng)家常用法,每一斗曲用熟水一斗一升浸,炊酒飯,即量熟湯多少用沾飯,如凡釀酒法,更不得加生水,每一斗米酒為佳釀,重醞酒法,待此酒熟,即將酒二斗八升淋豆。
上每一斗曲,以熟水一斗浸其酒米,每一斗 料,以四斗清酒淋其,然后炊飯使熟,更不得加水,其所洗甑洗手盆甕等,皆須用此酒,還投釀甕中,釀藥酒法上欲和藥酒時(shí),先置五斗許藥在甕底,然后加五斗許飯,每次如此斟酌至半即納藥袋其藥袋上亦使藥飯相參,以至于盡,然始閉封。
封閉藥酒甕法上封閉甕頭,用紙七重,布一重,其釀酒室,唯造酒得入自外貓犬婦人不得輒入室中。
又枸杞酒,療五內(nèi)邪氣,消渴風(fēng)濕,下胸脅氣,頭風(fēng)。(本方作痛)堅(jiān)筋骨,強(qiáng)陰,利大小便,填骨髓,長肌肉,破除結(jié)氣,五勞七傷,去胃中宿食,利耳目衄血吐血風(fēng)癥,補(bǔ)中逐水,破積瘀膿血石淋,長發(fā),傷寒瘴癘毒瓦斯,煩燥滿悶,虛勞喘吸,逐熱破血,及腳氣腫痹,悉糯米(一石黍米亦得) 曲(計(jì)常釀酒米一石用曲一斗此藥加五升彌佳未用之) 枸杞根(二十斤刮去赤皮半寸銼之以水一石漬經(jīng)三日煮取汁五斗) 生地黃(二十斤洗去土細(xì)切和米炊之) 秋麻子(三斗微蒸以枸杞湯淋取汁) 香豉(二斗以枸杞湯煮取汁)
上四味,地黃和米蒸之,三物藥汁總合得五斗,地黃濕即四斗分半漬米,半及曲和釀飯,即總和一 密蓋甕口,經(jīng)二七日壓取,封泥,復(fù)經(jīng)七日,初一度一釀,用麻子二斗,多即恐令人頭痛,服酒忌生冷酢滑雞魚面蒜油膩,白酒,房室等,服訖一二七日將息。
又地黃酒,療虛羸,令人充悅,益氣力,輕身明目方。(雍州高長史服用效)生地黃(一石二斗搗絞取汁四斗) 杏仁(一斗去尖皮兩人者熬令黃搗末) 大麻子(一斗熬搗末) 糯米(一石曝干) 曲(一斗五升凈刮曝干細(xì)銼)
上五味,先以地黃汁四斗漬曲,待發(fā),炊米二斗作飯,冷暖如人肌, 曲汁中和之,候飯消,更炊米一斗, 之如前法,又取杏仁麻子末各一升二合半和飯攪之, 曲汁中,待飯消,還炊米一斗杏仁麻子末各一升二合半,一依前法 之,如此凡八 訖,待酒沸定,封泥二七日,取清,溫服一升,漸加至二升,日再服之,令人頓能食,久服去萬病,婦人服之更佳,令人有子。
近效五加酒方。
五加根莖(細(xì)銼五斗) 六月六日曲末(三斗) 黍米(一石糯米亦得)
上三味,以水五斗共五加同下于大釜中,以木度深淺,與水準(zhǔn)刻之,即更添水一石五斗,并前計(jì)兩石,即下火煎,旋旋急火,取藥汁減下至木刻處即得,以火盆安凈筐,筐中安凈單兼滓漉著筐中,其汁在盆中,唯有五斗,且別盛密封蓋之,又重取所漉者五加滓,以水煮之,如別有五加添和同煮更佳,取此汁用洮米,拌飯炊之,如常炊法,用前五加濃汁漬曲,且炊米五斗釀之余五斗分為兩,如常造酒法,酒熟壓漉,蜜封頭,每服一盞,暖飲之,漸加勿令醉,又遠(yuǎn)志十兩末之,下釀中益妙,玄參及蛇皮肉亦得,其糟與己下食之尤佳。
又代茶新飲方。
黃 通草(各二斤) 茯苓 干姜 干葛(各一斤) 桑根白皮(一斤) 鼠粘根(三斤濕加一斤) 生干地黃 枸杞根(洗) 忍冬(十二月采枝莖葉陰干濕加五兩) 薏苡仁(各十兩)
上十四味并揀擇,取州土堅(jiān)實(shí)上者,刮削如法,然后秤大斤兩,各各別搗,以馬尾羅篩之,攪令勻調(diào),重篩,務(wù)令相入,不令偏,并別取黃白楮皮白皮根相兼細(xì)切,煮取濃汁,和溲令硬軟得所,更于臼中搗,別作一竹 子,圍闊二寸半,濃二分以下,臨時(shí)斟量大小濃薄作之,此亦無定,眾手依摸捻成餅子,中心穿孔,日曝干,百余餅為一穿,即以葛蔓為繩貫之,竹作篾亦得,掛之通風(fēng)陰處妙,若須煮用,以炭火上炙令香熟,勿令焦,臼中搗末,任隨時(shí)取足,煎以代茶,大都濃薄量之,著少鹽煮之,頻揚(yáng)之,即滑美,著鹽橘皮蓽茇亦佳,除風(fēng)破氣,理丹石,補(bǔ)腰腳,聰耳明目,堅(jiān)肌長肉,緩筋骨,通腠理,頭腦閉悶,眼睛疼痛,心虛腳弱,不能行步,其效不可言,若患腳氣肺氣疝氣咳嗽,入口即愈,患消中消渴尤驗(yàn),主療既多,不復(fù)一一具說,但服之立取其驗(yàn),禪居高士特宜多飲,暢腑臟,調(diào)適血脈,少服益多,心力無勞,饑飽飲之甚良,若臘月臘日合之,十年不敗。
肘后凡飲食雜味,有相害相得,得則益體,害則成病,以此致疾,例皆難療,所以病有不受藥療,必至于死也,今略疏其不可啖物,不須各題病名,想知者善加慎之,諸鳥獸陸地肉物忌法。
白犬血腎(不可雜白雞肝白鵝肝) 白羊肉(不可雜雞肉) 犬肝(不可雜烏雞狗兔肉)豬肉(不可合烏梅食,一云不可合羊肝) 兔肉(不可雜獺肉及白雞心食) 白馬(黑頭者不可食) 麋肉(不可合蝦蟆及獺生菜食) 麋脂(不可合梅李食) 麋肉(不可雜鵠肉食) 羊肝(不可合烏梅白梅及椒) 牛腸(不可合犬血肉等食) 白馬(青蹄肉不可食) 白豬(白蹄青瓜班班不可食) 雞(有六翮不可食) 烏雞(白頭不可食之殺人) 鹿(白膽不可誤食) 食豬肉(不可臥稻穣草中) 雄雞肉(不可合生蔥芥菜食) 雞鴨子(不可合蒜桃李子鱉肉山雞肉) 雀肉(不可雜牛肝落地塵不著不可食) 暴脯(不肯燥及犬炙不動(dòng)見水而動(dòng)者不可食) 祭肉(自動(dòng)及酒自竭并不可飲食也) 鳥獸(自死口不開翼不合不可食) 鳥獸(被燒死不可食) 病患(不可食熊肉及猴肉) 山羊肉(不可合雞子食之) 半夏 菖蒲(忌食羊肉) 雞子(不合鯉魚) 巴豆(忌豬肉蘆筍) 商陸(忌白犬肉) 細(xì)辛桔梗(忌菜) 白術(shù)(忌食桃李) 甘草(忌食菘菜)牡丹(忌胡荽) 常山(忌蔥) 茯苓(忌酢) 天門冬(忌食鯉魚) 黃連桔梗(忌食豬肉) 藜蘆(忌食貍?cè)?/a>) 凡(蠅蜂及螻蟻集食上而食之致 病也) 凡(飲水漿及酒不見影者不可飲之) 丙午日(勿 又療猝得食病似傷寒,其人但欲臥,七日不療殺人。 按其脊兩邊當(dāng)有陷處,正灸陷處兩頭各七壯則愈。 又療中虛冷,不能飲食,食輒不消,羸瘦,四肢 弱,百病因此而生方。 薤白(一斤) 枳實(shí)(三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粳米(二合) 豉(七合) 又方豉心(一升熬末) 麥 曲(各一兩熬) 蜀椒(一升汗) 干姜(一升末) 又方曲(半斤熬) 麥 (五升半熬) 杏仁(一升去尖皮熬) 又方大黃 芍藥 芒硝(各一斤) 又方曲(一斤熬) 吳茱萸(一升) 干姜(十兩) 又療脾胃氣弱,谷不消,兼不復(fù)受食方。 大麻仁(三升) 大豆黃(二升并熬香) 又療飽食訖便臥得病,令人四肢煩重,嘿嘿欲臥方。 大麥 (一升熬) 干姜(二兩) 又療食生冷雜物,或寒時(shí)衣薄當(dāng)風(fēng),夜食便臥不消,心腹煩滿痛脹急,或連日不化方。 燒地令極熱,即激薄覆取汗愈。 深師療食飽煩悶,但欲臥而腹痛方。 曲熬令香黃 千金翼(凡六畜五臟著草自動(dòng)搖及得酢咸不變色又隨地不污又與犬不食皆有毒殺人也)凡食飲有毒(澆地地墳起皆殺人)凡(肉在器中蓋密氣不泄者皆殺人)凡(脯肉熟肉不用深藏密氣不泄殺人)若中此毒者,皆犬糞灰,水服方寸匕良。 古今錄驗(yàn)療新中雜食,瘀實(shí)不消,心腹堅(jiān)痛方。 取水三升煮白鹽一升令消,分服取吐必瘥。 備急席辯刺史云,嶺南俚人毒藥,皆因食得之,多不即覺,漸不能食或更心中嘈脹,并背急悶,先寒似瘴,微覺,即急取一片白銀含一宿,銀變色,即是藥也,銀色青是藍(lán)藥,銀色黃赤是菌藥,久久毒入眼,眼或青或黃赤,若青是藍(lán)藥,若黃赤是菌藥,俚人有解療者,畏人得法,在外預(yù)合,或言三百頭牛藥,或言三百兩銀藥,余住久,與首領(lǐng)親狎,知其藥并是常初得俚人毒藥,未得余藥且令定方。 生姜(四兩) 甘草(三兩炙) 又療之方。 常山(四兩) 白鹽(二匕) 又方都 藤(十二兩此藥嶺南有土人識(shí)俚人呼為三百兩銀藥甚細(xì)長有高三尺微藤生切) 又療腹內(nèi)諸毒方。 都 藤 黃藤(各二虎口長三寸并細(xì)銼) 取牡鼠矢二七枚,兩頭尖者是,水和研飲之。(仲景同) 又食諸六畜鳥獸肝中毒方。 取發(fā)剪之,長半寸, 土作溏沾二升,合和所銼發(fā)飲之,須臾發(fā)皆貫所食肝出也,謹(jǐn)按發(fā)誤食之,令人成發(fā)癥為病,不可療,今和發(fā)土飲之,豈得有此理否,可詳審之,別有方法也。 又方服頭垢一錢匕,立瘥。(仲景千金同) 又方清水投豉,絞取汁飲數(shù)升,瘥止。 又凡物肝臟自不可輕啖,自死者彌勿食之。 諸心皆勿食之,為神識(shí)所舍,使人來生獲報(bào)對,又食生肝中毒方。 服附子末方寸匕,日三,須以生姜湯服之不然,自生其毒。 又禽獸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可以藍(lán)汁大豆解射罔也。 又食郁肉及漏脯中毒方。 取犬矢燒末,以酒服方寸匕。 又方搗生韭,絞取汁,服一二升,冬月連根取,和水洗絞之用薤亦佳,凡肉閉在密器中經(jīng)宿者為郁肉,茅屋溜下沾脯為漏脯,并有大毒。 又食黍米中臟干脯中毒方。 濃煮大豆汁,飲數(shù)升即解,兼療諸肉及漏脯毒。 又食自死六畜諸肉中毒方。 搗黃柏末,以水和方寸匕服,未覺,再服瘥。 又凡六畜自死,皆是遭疫則有毒,人有食疫死牛肉,令病洞下,亦致堅(jiān)積者,并宜以利藥下之良。 又食諸菜肉脯中毒方。 燒豬骨搗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四瘥。(千金同) 又方燒笠子末,服方寸匕,日三。 又食馬肉洞下欲死者方。 豉(二百粒) 杏仁(二十枚) 又甘豆湯冷凍飲料之,諸毒悉解,諸不可及也。 辨魚鱉蟹毒不可食,及不得共食。 肘后云凡魚(頭有正白連珠至脊上不可食也) 魚(無腸膽不可食) 魚(頭黑點(diǎn)不可食)魚(頭似有角不可食) 魚(無鰓不可食) 魚(赤目須不可食) 魚(不可合烏雞肉食)生魚(目赤不可作繪食) 魚(不可合鸕 肉食) 魚(不可合鹿肉食之) 鲗魚(不可合豬肝及猴肉食) 青魚(不可合小豆藿食) 魚汁(不可合自死六畜肉食) 青魚 (不可合胡荽及生葵麥醬食) 鯉魚 (不可合小豆藿) (不可合雞肉食) 無須(及腹下通黑及煮之反白皆不可食) 鯉魚(不可合白犬肉) 鯉魚(不可合繁蔞菜作蒸) 鱉(目凹不可食) 鱉(壓下有如王字不可食之) 鱉(不可合雞鴨子食之) 鱉肉(不可合莧菜食之亦不可合龜共煮之) 龜肉(不可合瓜及飲酒) 蟹(自相向及足斑目赤者不可食之) 病患(不可食 魚鮪魚等) 妊身(不可食鱉及魚 ) 桂天門冬(忌食鯉魚) 又療食蟹及諸肴膳中毒方。 濃煮香蘇,飲汁一升解。(本仲景方) 又人有食蟹中毒,煩亂欲死,服五蠱黃丸,得吐下皆瘥,夫蟹未被霜多毒,熟煮乃可食之,或云是水莨所為,彭蜞亦有毒,蔡謨食之幾死。 又療食諸○百物毒方。 取貝齒一枚含之,須臾吐所食物瘥。(千金同) 又方搗韭汁服一升,冬以水煮根服。(千金云服數(shù)升) 又方掘廁旁地作坎,深一尺,以水滿坎中取故廁籌十四枚,燒令燃,以投坎中,乃取汁飲四五升,即愈。(千金同) 又諸饌食直爾何容有毒,皆是以毒投之耳,既不知是何處毒,便應(yīng)煎甘草薺 湯療之,漢質(zhì)帝食○,魏任城王啖棗,皆致死,即其事也。 古今錄驗(yàn)療食 傷毒欲死方。 取鮫魚皮燒之,無皮,壞刀裝取燒飲服之, 魚皮也食諸鮑魚中毒亦用之。(千金同)千金療食魚中毒方。 煮橘皮,停冷凍飲料之。 又療食魚 及生肉住胸膈中不化,吐不出,便成癥瘕方。 濃樸(炙) 大黃(各二兩) 肘后療食 過多,冷不消,不療必成蟲瘕方。 馬鞭草搗,絞取汁,飲一升即消去,亦宜服諸吐藥吐之。(千金同)刪繁療食魚 不消生瘕,常欲須 者方。 獺骨肝肺 干藍(lán) 大黃(各分) 蘆根 鶴骨(各七分) 桔梗(五分) 干姜(四分)桂心 肘后蜀椒閉口者有毒,食之戟人咽,使不得出氣,便欲絕。 又令人吐白沫,并吐下體體冷痹,療方。 煮桂飲汁多益佳,又飲冷水一二升,又多食蒜,又上漿飲一升,又濃煮豉汁冷凍飲料之一二升,又急飲酢,又食椒不可飲熱,飲熱殺人。 又療中苦瓠毒方。 煮黍穣濃汁,飲之?dāng)?shù)升,此物苦則不可食,恐作藥中毒也。 千金療菌毒方。 掘地作坎,以水沃中,攪令濁,名地漿,飲之。 又療食菜中毒發(fā)狂,煩悶吐下欲死方。 取雞毛燒末,以飲服方寸匕瘥。 千金論曰,凡人跋涉山川,不諳水土,人畜飲啖,誤中其毒,素不知方,多遭其斃,豈非枉橫耶,然而大圣久設(shè)其法,以救活之,正為貪生樂藥,忽而不學(xué),一朝逢遇,便自甘心,終 又論曰,甘草解百藥毒,此實(shí)如湯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中藜蘆毒,蔥湯下咽便愈,中野葛毒,土漿飲訖即止,如此之事,其驗(yàn)如反諸掌,要使人皆知之,然人皆不肯學(xué),誠可嘆息,方稱大豆汁解百藥毒,臣試之,大懸絕,不及甘草,又能加之為甘豆湯,其驗(yàn)尤奇,有人服玉壺丸,吐嘔不已,以百藥與之不止,藍(lán)汁入口即定,如此之事,皆須知之,此即成規(guī),更不須試練也,解毒方中條例極多,若不指出一二,學(xué)人不可猝知,余方例爾。 又療諸食中毒方。 飲黃龍湯及犀角汁,百無不治也,若飲馬尿亦良。 又療食飲中毒方。 苦參(三兩) 古今錄驗(yàn)療諸食毒方。 取桑黃心破作一斷著釜中,令水出三寸,煮取二斗,漉澄清,微火煎得五升,宿不食服之,日三合,則吐瘕,未瘥更作,羸者滅之。 千金療猝大醉恐腸爛方。 作湯著大器中漬之,冷復(fù)易之,酒自消,夏月亦用之佳。(肘后同) 又方絞茅根汁,飲二升。 又療連月飲酒,喉咽爛,舌上生瘡方大麻子(一升) 黃芩(二兩) 肘后療飲酒連日醉不醒方。 蕪菁菜并少米熟煮,去滓,冷之,納雞子三枚或七枚,調(diào)勻,飲之二三升,無雞子亦可單飲之。 又方取水中螺 若螺蚌輩,以著蔥豉椒姜,煮如常食法,飲汁數(shù)升即解。 又方搗生葛根汁,及葛藤餅和絞汁飲之,無濕者,干葛煎服佳,干蒲煎服之亦佳。 又方粳米一升,水五升煮使極爛,漉去滓,飲之尤良。 千金療酒醉不醒方。 葛根汁飲一二升,無多少,取醒止。 又方(本方治飲酒不醒)九月九日菊花末,飲服方寸匕。 又方小豆葉陰干一百日,末,服之,日方寸匕良。 又方五月五日取井中倒生草,陰干,末,酒服方寸匕佳。 又病酒方。 取豉蔥各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飲之,瘥止。 千金飲酒令無酒氣方。 干蕪菁根二七枚,三遍蒸,干末之,取兩錢匕,飲酒后水服之。 肘后飲酒積熱,遂發(fā)黃病方。 雞子七枚,苦酒漬之器中,密封,內(nèi)井底一宿,出當(dāng)軟,取吞之二三枚,漸至盡驗(yàn)。 千金治飲酒房勞虛受熱,積日不食,四體中虛熱,飲酒不巳入百脈,心氣虛,令人錯(cuò)謬失常方。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薤,余五升,納諸藥,煮取一升半,分三服,瘥止。
上五味搗篩,以蜜拌,食后酒服之方寸匕。
上三味搗篩,蜜和末,食后服如彈丸一枚,漸增之。
上三味末之,以蜜三斤于銅器中湯上煎可丸,服如梧子十丸,日再服。
上三味搗為末,服方寸匕。
上二味搗篩,以飲服一方寸匕,漸加服。
上二味搗為末,服方寸匕,日三良。
上一味搗為末,服方寸匕,大麥 亦佳。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平旦分二服訖,后別方療之。
上二味,以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月盡日漬之,月一日五更以土釜煎,勿令奴婢雞犬見之,煮取二升,平旦分再服,服訖,少時(shí)即吐,以銅盆盛之,看若色青,以杖舉得五尺不斷者,即藥未盡,一二日后更進(jìn)一劑。
上一味,以水一升酒二升和,煮取二升,分三服,服訖,藥毒逐大小便出,十日慎毒食,不瘥更服,以瘥為度。(肘后云黃藤)
上二味以酒三升合罌中密封,以糖火圍四邊燒,令三沸,待冷出之,溫常服,令有酒色,無禁忌,若不獲已,欲食俚人食者,先取甘草一寸,炙令熟,嚼咽汁,若食著毒藥,即吐便是藥也,依前法療之,若經(jīng)含甘草而不吐非也,宜常收甘草十?dāng)?shù)片隨身帶之自防也,嶺南將熟食米及生食甘蔗巴蕉之屬自更于火上炮炙燒食之,永無慮也,若被席上散藥臥著,因汁入肉,最難主療,可常自將凈席隨身,及匙箸甘草解毒藥行甚妙。(肘后無黃藤)張文仲白黍(不可合飴糖蜜共食) 黍米(不可合葵共食) 白蜜(不可合菰首食) 菰首(不可合生菜食) 病患(不可食胡荽芹菜及青花黃花菜) 妊身(勿食桑椹并鴨子) 五月(勿食韭) 十月(勿食椒) 二月三日四月八日(勿食百草) 二月(勿食小蒜) 四月(勿食胡荽謹(jǐn)按仲景方云正月勿食生蔥二月勿食蓼三月勿食小蒜四月八月勿食葫五月勿食韭五月五日勿食生菜七月勿食茱萸八月九月勿食姜十月勿食椒) 食(駿馬肉不飲酒殺人也) 馬(鞍下肉不可食)馬黑脊(而斑臂亦勿食)食馬肝中毒方。
上二味合于炊飯中蒸之,搗丸服之,至瘥。(仲景同)食魚中毒及食不消方五首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一升頓服,立消,人強(qiáng)者倍大黃,用三兩酒,取二升,再服。
上九味搗篩,蜜丸酒服十丸至十五丸,日再瘥。食椒菜瓠中毒方四首
解一切食中毒方三首
上一味切,以酒二升半,煮取一升,頓服之,取愈。酒醉過度恐腸爛及喉舌生瘡方三首
上二味搗末,以蜜和丸含之。飲酒連日醉不醒方九首
飲酒令難醉方一首
飲酒積熱方二首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斷酒方。
酒七升著瓶中,熟朱砂半兩著酒中,急塞瓶口,安豬圈中,任豬喙動(dòng),經(jīng)七日取盡飲之,永斷。
又方臘月鼠頭灰柳花等分,黃昏時(shí)酒服一杯。
又方正月一日酒五升淋碓頭,搗一下,取飲。
又方故氈中 耳子七枚,燒作灰,黃昏時(shí)暖取一杯酒,咒言與病狂人飲,勿令知之,后不喜飲酒。
又方白豬乳汁一升飲之,永不用酒。
又方刮馬汗和酒與飲之,終身不飲酒。
又方大蟲屎中骨燒末,和酒與飲。
又方鸕 矢灰,水服方寸匕,永斷。
又方故紡車弦燒灰,和酒與飲之。
又方驢駒衣燒灰,酒服之。
又方自死蠐螬,干搗末,和酒與飲,永世聞酒名即嘔吐,神驗(yàn)。
又方酒客吐中肉七枚,陰干,燒灰服之。
又方酒漬汗鞋替一宿,旦空腹與飲即吐,不喜見酒。
又方白狗乳汁,酒服之。
又方臘月馬腦,酒服之。
前后服藥過劑,及中毒多煩悶欲死方。
刮東壁土少少,以水一二升和飲之良。
又方水和胡粉,稍稍飲之。
又方青粳米取其沈汁五升飲之。
又方搗 荷取汁,飲一二升,冬月用根,夏月用莖葉。
又方屋 下作坎,方二尺,深三尺,以水七升灌坎中,攪揚(yáng)之,令沫出,取沫一升飲之,未解更作。
又方搗藍(lán)青,絞汁數(shù)升飲之,無藍(lán)以青布水洗飲之。
又方燒犀角,水服一方寸匕。
備急服藥失度,腹中苦煩方。
飲生葛汁良,或干葛煎湯服之。(肘后同)
又方雞子黃三枚吞之良,又雞子清飲之,又服豬膏良。
又方服諸石藥過劑者,白鴨矢水和服之瘥。(肘后同)
又方大黃三兩,芒硝二兩,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便愈。(肘后用地黃汁五升煮不用水)
肘后療食野葛已死者方。
以物開口,取雞子三枚和以灌之,須臾吐野葛出。
又方取生鴨,就口斷鴨頭,以血瀝口中,入咽則活,若口不開,取大竹筒,以一頭注其胸脅,取冷水注筒中,數(shù)易注之,須臾口開,則可與藥,若甚者兩脅及臍各筒注之,甚佳。
又方飲甘草汁,但唯多更善。
又鉤吻與食芹相似,而其所生之地,旁無他草,莖有毛,誤食之殺人方。
薺 八兩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服之。
又此多生籬埒水瀆邊,絕似茶,人識(shí)之無敢食,但不知之,必是鉤吻,按本草,鉤吻一名野葛,又云秦鉤吻,乃并入藥用,非此,又一種葉似黃精,唯花黃莖紫,亦呼為鉤吻,不可食備急療諸藥各各有相解者,然難常儲(chǔ),今但取一種而兼解眾毒,求之易得者方。
甘草濃煮汁,多飲之,無不生也,又食少蜜佳。
又方煮桂多飲之,又服蔥涕佳。
又方煮大豆汁服,豉亦解。
又方煮薺 濃汁飲之,秘方,猝不及煮,便嚼食之,亦可散服,此藥在諸藥中并解眾毒。
又方藍(lán)青皮子亦通解諸毒,可預(yù)蓄之,急則便用之。
凡此諸藥,飲汁解毒者,雖危急亦不可熱飲之,待冷則解毒,熱則不解毒也。
集驗(yàn)療中諸毒藥及葛未死,但聞腹中煩冤剝裂,作聲如腸胃破斷狀,目視一人成兩人,或五色光起,須臾不救方。
取新小便和清邊久屎一升,絞取汁一升頓服,氣已絕,但絞口與之,入腹便活也,已死萬一異活,但數(shù)與屎汁也。
又療中藥毒方。
取灶中當(dāng)釜月下土末,服方寸匕。
千金中百藥毒方。
甘草,薺,大小豆汁,藍(lán)汁,及實(shí)汁,根汁,并解之。
又中野狼毒毒方。
白蘞鹽藍(lán)汁并解之。
又中藜蘆毒方。
雄黃蔥汁并解之。
又中巴豆毒方。
黃連,菖蒲,小豆藿汁,大豆汁,并解之。
又中躑躅花毒方。
梔子汁解之。
又中芫花毒方。
防風(fēng)防己甘草桂枝汁并解之。
又中射罔毒方。
藍(lán)汁,大小豆汁,竹瀝,大麻子汁,六畜血,貝齒屑,蚯蚓屎,藕芰汁,并解之。
又中半夏毒方。
以生姜汁干姜解之。
又中大戟毒方。
菖蒲汁解之。
又中烏頭天雄附子毒方。
用大豆汁,遠(yuǎn)志,防風(fēng),棗飴糖解之。
又中杏仁毒方。
用藍(lán)子汁解之。
又中茛菪毒方。
薺,甘草,升麻,犀角,蟹汁,并解之。
又解諸毒,雞腸草散方。
雞腸草(三分) 藍(lán)子(一合) 芍藥(二分) 甘草(四分炙) 薺 (四分) 墳土(一分)升麻(四分) 當(dāng)歸(二分)
上八味為散,以水服方寸匕,多飲水佳,若為蜂蛇等眾毒蟲螫,以針刺螫上,血出,著藥如小豆許于瘡中,令濕瘥,為射罔箭所中,削竹如釵,股長一尺五寸,以綿纏澆水沾令濕,取
又解一切藥發(fā),不問草石,始覺惡即服方。
生麥門冬(八兩去心) 蔥白(八兩切) 豉(三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又療一切諸藥毒方。
甘草三兩炙,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納粉一合,更煎三兩沸,納蜜半兩,分服以定止。
又解毒藥散方。
薺 (一分) 藍(lán)葉花(二分七月七日取葉并花陰干)
上二味搗末,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
又中毒方。
取秦燕毛二枚燒灰,以水服之。
千金翼療藥毒不止解煩悶方。
甘草(二兩炙切) 白梁粉(一升) 蜜(四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納粉湯中攪令調(diào),下蜜煎令熟如薄粥,適寒溫,飲一升。(千金同)
千金蛇虺百蟲毒方。
并用雄黃巴豆,并麝香干姜解之。
又蜈蚣毒方。
桑汁及葉根汁解之。
又蜘蛛毒方。
藍(lán)青解之。
又蜂毒方。
蜂房及藍(lán)青解之。
又斑蝥芫青毒方。
豬膏,大豆汁,戎鹽,藍(lán)汁,鹽湯煮豬膏巴豆,并解之。
又馬刀毒方。
清水解之。
古今錄驗(yàn)辨藥有五大毒,不可入口,方經(jīng)曰,夫藥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即殺人,一曰鉤吻,生崖,二曰鴆狀黑雄雞,生山谷中,一名雉,三曰除命,赤色著水懸,其子生山海中,四曰海姜,狀如龍,赤色生海中,五曰鴆羽,狀如鸛雀,黑頭赤足,遇其毒,解之則活,
肘后療金毒已死方。
雞矢半升,淋取一升飲之,可再三。(千金云雞子清并屎白燒豬脂和服)
又方吞水銀一兩,即金出。
又方鴨血雞子并解之。(千金云及尿汁)
又中雄黃毒方。
防己解之。
又 石毒方。
大豆汁解之。(千金又云白鵝膏)集驗(yàn)療服金屑,死未絕者,知是金毒方。
以水銀一兩瀉口中,搖動(dòng)令下咽喉入腹,金則消滅成泥即出,可三與服則活。
千金解金銀銅鐵毒方。
取鴨屎汁解之。
又鐵毒方。
磁石解之。
千金療惡氣瘴毒百毒方。
用犀角,羚羊角雄黃,麝香解之。
又主喉腫邪氣惡毒入腹方。
升麻射干并解之。
又主哽腫毒方。
用五香紫檀解之。
又甘草湯,主天下毒瓦斯,及山水露霧毒瓦斯,去地風(fēng)氣瘴癘等毒方。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