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苦,寒、大寒,無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diào)中化食,安和五臟。平胃下氣,除痰實(shí),腸間結(jié)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jié)。一名黃良。生河西山谷及隴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得芍藥、黃芩、牡蠣、細(xì)辛、茯苓治驚恚怒,心下悸氣。得硝石、紫石英、桃仁治女子血閉。
(黃芩為之使。無所畏。)
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雖非河西、隴西,好者猶作紫地錦色,味甚苦澀,色至濃黑。西川陰干者勝。北部日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耐蛀堪久。此藥至勁利,粗者便不中服,最為世方所重。道家時(shí)用以去痰疾,非養(yǎng)性所須也。將軍之號,當(dāng)取其駿快矣。
(《
味辛,溫、大熱,有毒。主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jié)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
除五臟六腑寒冷,傷寒,溫瘧,大風(fēng),汗不出,心腹留飲宿食,止腸 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風(fēng)邪瘕結(jié),水腫,黃膽,鬼疰,蠱毒,殺蟲魚毒。久服之頭不白,輕身,增年。開腠理,通血脈,堅(jiān)齒發(fā),調(diào)關(guān)節(jié),耐寒暑,可作膏藥。多食令人乏氣,口閉者殺人。
一名巴椒,一名盧 。
生武都川谷及巴郡。八月采實(shí),陰干。(杏仁為之使,畏橐吾。)
出蜀郡北部,人家種之,皮肉濃,腹里白,氣味濃。江陽晉原及建平間亦有而細(xì)赤,辛而不香,力勢不如巴郡。巴椒,有毒不可服,而此為一名,恐不爾。又有秦椒,黑色,在上品中。凡用椒皆火微熬之,令汗出,謂為汗椒,令有力勢。椒目冷利去水,則入藥不得相雜爾。(《新修》154頁,《大觀》卷十三,《政和》340頁)
味苦,溫,無毒。主治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疼痛,除四肢厥氣,膝痛。
一名豕椒,一名豬椒,一名彘椒,一名狗椒。
生云中山川谷及丘冢間。采莖、根,煮釀酒。山野處處有,世呼為,似椒,小不香爾,一名 殺,可以蒸病出汗也。(《新修》159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8頁)
味辛、苦,溫,有毒。主治風(fēng)頭,癰腫,乳癰,疝瘕,除結(jié)氣,疥瘙,蟲疽瘡。殺蟲魚。治喉痹不通,乳難,頭風(fēng)癢,可用沐,勿近目。一名,一名春草。生上谷山谷及宛朐。五月采葉,陰干。
上谷遠(yuǎn)在幽州,今東間諸山處處皆有。葉青新烈者良。人用搗以和米納水中,魚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無妨。莽草,字亦有作KT 字,今世呼為KT 草也。(《新修》155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46頁)
主治寒熱瘰癧瘡。皮∶味苦,微寒,無毒。主除身皮熱毒。
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生田野,采無時(shí)。
此條又附見,今亦在副品限也。(《新修》157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3頁)
味苦,平,無毒。主治猝噎不止,下氣。
其葉不暇煮,但嚼食,亦瘥。人以作飲,乃小冷。(《新修》251頁,《大觀》卷二十三,《政和》469頁)
味辛,溫,生溫熟寒,有大毒。主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jié)堅(jiān)積聚,留飲痰癖。
大腹水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寒,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蠱毒疰邪物,殺蟲魚。治女子月閉,爛胎,金創(chuàng),膿血,不利丈夫陰,殺斑蝥毒?删氿D之,益血脈,令人色好,變化與鬼神通。一名巴椒。生巴郡川谷。八月采實(shí),陰干,用之去心皮。(芫花為之使,惡畏大黃、黃連、藜蘆。)
出巴郡,似大豆,最能利人,新者佳。用之皆去心皮乃秤,又熬令黃黑,別搗如膏,乃合和丸散爾。道方亦有練餌法,服之乃言神仙。人吞一枚,便欲死,而鼠食之,三年重卅斤,物
味苦、甘,寒,大寒,有毒。主治大腹疝瘕,腹?jié)M,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癥堅(jiān)積聚,利水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
一名主田,一名甘,一名陵,一名凌澤,一名重澤。
生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陰干。(瓜蒂為之使,惡遠(yuǎn)志,反甘草。)中山在代郡。先第一本出太山,江東比來用京口者,大不相似。赤皮者勝,白皮都下亦有觀》卷十,《政和》254頁)
味辛、苦,寒、大寒,無毒。主治癥瘕積聚,結(jié)氣,飲食寒熱,破堅(jiān)逐邪,通利水道。
下膀胱水,腹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fēng)熱痱癢,利小腹。久服令人虛。
一名大室,一名大適。一名丁歷,一名 蒿。
生 城平澤及田野。立夏后采實(shí),陰干。(得酒良,榆皮為之使,惡僵蠶、石龍芮。)出彭城者最勝,今近道亦有,母即公薺,子細(xì)黃至苦,用之當(dāng)熬也。(敦煌卷子本《新修
味苦、甘,寒,大寒,有小毒。主治蠱毒,十二水,腹?jié)M急痛,積聚,中風(fēng),皮膚疼痛,吐逆。頸腋癰腫,頭痛,發(fā)汗,利大小腸。一名邛鉅。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陰干。(反甘草,畏菖蒲、蘆草、鼠屎。)
近道處處有,至猥賤也。(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五六頁)
味苦、辛,微寒,無毒。主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利大小腸,明目,輕身。一名漆莖,大戟苗也。生太山川澤。三月三日、七月七日采莖葉,陰干。
(小豆為之使,惡薯蕷。)
是大戟苗,生時(shí)摘葉有白汁,故名澤漆,亦能嚙人肉。(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56頁)
味辛、苦,溫、微溫,有小毒。主治咳逆上氣,喉鳴喘,咽腫,短氣,蠱毒。鬼瘧,疝瘕,癰腫,殺蟲魚,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腫,五水在五臟皮膚,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久服令人虛。一名去水,一名毒魚,一名杜芫。其根名蜀桑根,治疥瘡,可用毒魚。生淮源川谷。三月三日采花,陰干。決明子為之使,反甘草。
近道處處有,用之微熬,不可近眼。(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六○頁)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治傷寒,溫瘧,下十二水,破積聚,大堅(jiān),癥瘕。蕩滌腸胃中留癖,飲食寒熱邪氣,利水道。治痰飲咳嗽。生咸陽川谷及河南中牟。六月采花,陰干。
中牟者,平時(shí)惟從河上來,形似芫花而極細(xì),白色。比來隔絕,殆不可得。(敦煌卷子本
味咸、甘,溫、微溫,冷利,有小毒。主治結(jié)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bǔ)中下氣。消胸上痰結(jié),唾如膠漆,心脅痰水,膀胱留飲,風(fēng)氣濕痹,皮間死肉,目中眵,利大腸,通血脈,益色澤。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一名戴椹。其根∶主風(fēng)濕。生平澤川谷。
五月采花,日干,二十日成。
出近道下濕地,似菊花而大。又別有旋 根,乃出河南來,北國亦有,形似川芎,唯合旋《政和》二五一頁)
味辛,溫,有大毒。主治金創(chuàng)乳,中惡風(fēng),咳逆上氣,水腫,殺鬼疰蠱毒。破癥積,除腳膝痹痛,四肢拘攣,惡瘡疥蟲,殺鳥獸。一名野葛。折之青煙出者名固活。甚熱,不入湯。生傳高山谷及會稽東野。秦鉤吻,味辛。治喉痹,咽中塞,聲變,咳逆氣,溫中,一名除辛,一名毒根。生寒石山,二月、八月采。(半夏為之使,惡黃芩。)
五府中亦云,鉤吻是野葛,言其入口能鉤人喉吻,或言吻作挽字,牽挽人腹而絕之。核事而言,乃是兩物。野葛是根,狀如牡丹,所生處亦有毒,飛鳥不得集之,今人用合膏服之無嫌。鉤吻別是一草,葉似黃精而莖紫,當(dāng)心抽花,黃色,初生既極類黃精,故以為殺生之對或云鉤吻是毛茛,此《本經(jīng)》及后說皆參錯(cuò)不同,未詳定云何?又有一物名陰命,赤色,著,《政和》二五二頁)
味苦,微寒,有毒。主治驚癇,搖頭弄舌,熱氣在腹中,癲疾,癰瘡,陰蝕,下三蟲,去蛇毒。一名蚩休。生山陽川谷及宛朐。(《大觀》卷十一,《政和》279頁)
微溫。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結(jié)。
田野甚多此,狀如大馬蓼,莖斑而葉圓。極主暴瘕,酒漬根服之也。(《大觀》卷十三,《政和》三三三頁)
味咸、苦,微寒,有毒。主治寒熱惡瘡,大熱,辟鬼氣不祥。下三蟲。一名丹草。生咸陽山谷。
世中雖時(shí)有采者,方藥亦不復(fù)用。近道亦有,是細(xì)細(xì)草葉,花紫色爾。南中多生石巖下,葉280頁)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鼠 寒熱,下痢膿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一名,一名陵翹。生平澤中。四月采葉,七月采花,陰干。
田野甚多,人采作滋染皂。又用治下,當(dāng)濃煮取汁,令可丸服之。今人亦用作飲。(《大觀》卷十一,《政和》273頁)
味甘,寒。主治m.payment-defi.com浮熱在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生屋上陰處。八月、九月采。
此瓦屋上青苔衣,剝?nèi)≈蠓#ā洞笥^》卷十一,《政和》二八四頁)
味苦,寒,有毒。主下氣,治腳滿水腫,除風(fēng)毒,利小便。
作藤生,花狀如扁豆,黃色。子作小房,實(shí)黑色,形如球子核。比來服之,以治腳滿氣急,得小便利,無不瘥。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易藥,故以名之。又有一種草,葉上有三白點(diǎn),世
味辛,平,有大毒。主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脅下積癖,惡瘡,鼠,疽蝕,鬼精,蠱毒,殺飛鳥走獸。一名續(xù)毒。生秦亭山谷及奉高。二月、八月采根,陰干,陳而沉水者良。(大豆為之使,惡麥句姜。)
秦亭在隴西,亦出宕昌。乃言只有數(shù)畝地生,蝮蛇食其根,故為難得。亦用太山者,今用出漢中及建平。云與防葵同根類,但置水中沉者,便是野狼毒,浮者則是防葵。世用稀,亦難得,是治腹內(nèi)要藥爾。(《大觀》卷十一,《政和》二六八頁)
味辛,溫、微溫,有毒。主殺蠱毒,鬼疰,精物,辟惡氣不祥,逐邪,解百毒。治咳嗽喉結(jié),風(fēng)邪煩惑,失魄妄見,去目中膚翳,殺大毒,不入湯。一名爵犀,一名馬目毒公,一名九臼,一名天臼,一名解毒。生九真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畏垣衣)
鬼臼如射干,白而味甘,溫,有毒。治風(fēng)邪鬼疰蠱毒。九臼相連,有毛者良,一名九臼。
生山谷,八月采,陰干。又似鉤吻。今馬目毒公如黃精,根臼處似馬眼而柔潤;鬼臼似射干、術(shù)輩。有兩種∶出錢塘、近道者,味甘,上有叢毛,最勝;出會稽、吳興者,乃大,味苦,無叢毛,不如,略乃相似而乖異毒公。今方家多用鬼臼,少用毒公,不知此那復(fù)頓爾乖越也。(《大觀》卷十一,《政和》271頁)
味甘,寒。主治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當(dāng)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也。(《大觀》卷十一,《政和》271頁)
大寒。主治癰腫結(jié)熱。
本出廣州,今都下、東間并有。根葉無異,惟子不堪食爾,根搗敷熱腫,甚良,又有五葉莓。生人籬援間,作藤,世人呼為籠草。取其根搗敷癰癤,亦效。(《大觀》卷十一,《政和》270頁)
味苦,平,無毒。主治浸yin疥瘙,疽,痔,殺三蟲。治女子陰蝕。生東萊山谷。五月采,陰干。處處有,布地生,花節(jié)間白,葉細(xì)綠,人亦呼為 竹。煮汁與小兒飲,治蛔蟲有驗(yàn)。
(《
味辛、酸,平,有毒。主治水脹疝瘕痹,熨除癰腫,殺鬼精物。治胸中邪氣,水腫,痿痹,腹?jié)M洪直,疏五臟,散水氣。如人形者,有神。一名 根,一名夜呼。生咸陽川谷。
近道處處有,方家不甚干用,治水腫,切生根雜生鯉魚煮作湯。道家乃散用及煎釀,皆能
味辛,平,有毒。主治蠱毒,逐邪惡氣,殺鬼,溫瘧,辟不祥。一名雀瓢。蛇銜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陰干。
若是蛇銜根,不應(yīng)獨(dú)生朱崖。世用是草葉,別是一物,未詳孰是。術(shù)云帶此屑一兩,則疫
主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藥勢。生蜀郡。三月采。
此物乃言出芮芮,久絕,世無復(fù)真者,今人乃作之獻(xiàn)用。(《大觀》卷十一,《政和》279頁)
味辛、甘,溫、大溫,有大毒。主治大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創(chuàng),強(qiáng)筋骨,輕身,健行。治頭面風(fēng)去來疼痛,心腹結(jié)積,關(guān)節(jié)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qiáng)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一名白幕。生少室山谷。二月采根,今采用八月中旬。天雄似附子,細(xì)而長者便是,長者乃至三、四寸許,此與烏頭、附子三種,本并出建平,謂為三建。今宜都 山最好,謂為西建。錢塘間者,謂為東建,氣力劣弱,不相似,故曰西水,猶勝東白也。其用灰殺之時(shí),有冰強(qiáng)者并不佳。(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四四頁)
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治中風(fēng),惡風(fēng)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視,又墮胎。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射罔,味苦,有大毒。治尸疰癥堅(jiān),及頭中風(fēng),痹痛。
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烏喙。烏喙,味辛,微溫,有大毒。主風(fēng)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jié),掣引腰痛,不能步行,癰腫膿結(jié)。又墮胎。生朗陵川谷。正月、二月采,陰干。
長三寸以上為天雄。(莽草為之使,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白芨,惡藜蘆。)
今采用四月烏頭與附子同根,春時(shí)莖初生有腦形似烏鳥之頭,故謂之烏頭,有兩岐共蒂,狀如牛角,名烏喙,喙即鳥之口也。亦以八月采,搗榨莖取汁,日煎為射罔,獵人以傅箭射禽獸,中人亦死,宜速解之。(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四三頁)
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治風(fēng)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chuàng),破癥堅(jiān)積聚,血瘕。
寒濕,,拘攣,膝痛,不能行走。治腳疼冷弱,腰脊風(fēng)寒,心腹冷痛,霍亂轉(zhuǎn)筋,下痢赤白,堅(jiān)肌骨,強(qiáng)陰。又墮胎,為百藥長。
生犍為山谷及廣漢。八月采為附子,春采為烏頭。(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fēng)、黑豆、甘草、黃耆、人參、烏韭。)
附子以八月上旬采也,八角者良。凡用三建,皆熱灰炮令折,勿過焦,惟姜附湯生用之。
世《大觀》卷十,《政和》241頁)
味辛,大熱,有大毒。主治癰腫,風(fēng)痹歷節(jié),腰腳疼冷,寒熱鼠 。又墮胎。此即附子邊角之大者,脫取之,昔時(shí)不用,比來醫(yī)家以治腳氣多驗(yàn)。凡此三建,世中乃是同根,而《本經(jīng)》分生三處,當(dāng)各有所宜故也。方云∶少室天雄,朗陵烏頭,皆稱本土,今則無別矣。少室山連嵩高,朗陵縣屬豫州,汝南郡今在北國。(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二四四頁)
味辛,溫,有大毒。主治賊風(fēng)在皮膚中yinyin痛,溫瘧、惡毒,諸痹。邪氣,鬼疰,蠱毒,一名玉支。生太行山谷及淮南山。三月采花,陰干。
今近道諸山皆有之;S似鹿蔥,羊誤食其葉,躑躅而死,故以為名。不可近眼。(敦煌
味苦,溫、微溫,有毒。主治五臟邪氣,心腹寒熱,羸瘦,如瘧狀,發(fā)作有時(shí),諸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痹痛。治久風(fēng)濕走四肢,腳弱。一名芫草,一名卑共。生太山川谷。三月三日采葉,陰干。
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莖葉狀如莽草而細(xì)軟,取用之皆連細(xì)莖。方用甚稀,惟以合治
味苦,平,微溫,有毒。主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結(jié)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治老血在心肝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久服令人虛。一名烏扇,一名烏蒲,一名烏,一名烏吹,一名草姜。生南陽川谷,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陰干。
此即是烏 根,庭壇多種之,黃色,亦治毒腫。方多作夜干字,今射亦作夜音。乃言其葉是鳶尾,而復(fù)有鳶頭,此蓋相似爾,恐非。烏,即其葉名矣。又別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莖長,似射人之執(zhí)竿者。故阮公詩云∶射干臨層城。此不入藥用,根亦無塊,惟有其質(zhì)。(敦煌
味苦,平,有毒。主治蠱毒,邪氣,鬼疰諸毒,破癥瘕積聚,大水,下三蟲。治頭眩,殺鬼魅。一名烏園。生九嶷山谷,五月 。方家皆云,是夜干苗,無鳶尾之名,主治亦異,此當(dāng)別一種物。方亦有用,鳶頭者即應(yīng)是其根,治體相似,而本草不顯之。
(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46頁)
主治毒腫結(jié)熱。
本出始興,今都下亦種之。狀如烏 而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苦酒摩涂腫,亦效,不入余藥。(《大觀》卷十,《政和》246頁)
味辛,溫,無毒。主治邪氣,諸痹,疼酸,續(xù)絕傷,補(bǔ)骨髓。一名連木。生蜀郡山谷。采無時(shí)。(《新修》166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7頁)
味辛、咸,溫,有小毒。主治風(fēng)痹,死肌,邪氣,風(fēng)頭淚出,下水,利九竅,殺鬼、精物。治腹脹滿,消谷,破咳嗽囊結(jié),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蔀殂逅,不入湯。生雍州川谷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莢,陰干。(青葙子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今處處有,長尺二者良。世人見其皆有蟲孔,而未嘗見蟲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惡病,殊不爾。其蟲狀如草菜上青蟲,莢微欲黑,便出,所以難見爾。但取生者看,自知之也。(《新修》166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41頁)
味苦,寒,有小毒。主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根,微寒,治蛔蟲,利大腸。生荊山山谷。
處處有,世人五月五日皆取花葉佩帶之,云辟惡。其根以苦酒磨涂疥,甚良。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蟲。(《新修》167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44頁)
味苦,寒,無毒。主治風(fēng)水,黃膽,面熱黑。痂疥,惡瘡,金創(chuàng)。
一名柳絮。
葉∶主馬疥痂瘡。取煎煮,以洗馬疥,立愈。又治心腹內(nèi)血,止痛。實(shí)∶主潰癰,逐膿血。子汁∶治渴。生瑯玡川澤。
柳即今水楊也,花熟隨風(fēng)起,狀如飛雪。陳元正方以為譬者,當(dāng)用其未舒時(shí),子亦隨花飛,正應(yīng)水漬取汁爾。柳花亦宜貼灸瘡,皮葉治漆瘡爾。(《新修》一六八頁,《大觀》卷十四
味苦,寒,無毒。主治惡蝕瘡著陰。皮∶主五痔,殺三蟲。治奔豚氣病;ā梅筘i瘡,飼豬肥大三倍,生桐柏山谷。
桐樹有四種∶青桐,莖皮青,葉似梧桐而無子。梧桐,色白,葉似青桐有子,子肥亦可食。白桐與崗?fù)o異,惟有花子爾;ㄈ率,黃紫色,《禮》云桐始花者也。崗?fù)o子,是作琴瑟者。今此云花,便應(yīng)是白桐,白桐亦堪作琴瑟,一名椅桐,人家多植之。(《新修》一
味苦,寒,無毒。主治熱,去三蟲,治目中患;、葉∶搗敷豬瘡,飼豬肥大易養(yǎng)三倍,生河內(nèi)山谷。
此即梓樹之皮。梓亦有三種,當(dāng)用樸素不腐者,方藥不復(fù)用。葉治手腳水爛。桐葉及此以政和》三五一頁)
味辛,平、微溫,有毒。主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癥堅(jiān),痞結(jié),積聚,邪氣,蠱毒,鬼疰。治胸中邪結(jié)氣吐出之。生江林山川谷,生蜀漢中,恒山苗也。五月采葉,陰干。栝蔞為之使,惡貫眾。
猶是恒山苗,而所出又異者,江林山即益州江陽山名。故是同處爾。彼人采,仍縈結(jié)作丸
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jiān),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消心腹胸中膈痰熱滿結(jié),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jiān)痞,時(shí)氣嘔逆,消癰腫,胎墮,治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
一名地文,一名水玉,一名守田,一名示姑。
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烏頭。)
槐里屬扶風(fēng),今第一出青州,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用之皆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須生姜者,亦以制其毒故也。(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45頁)
味辛、甘,溫,無毒。主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一名橐吾,一名顆東,一名虎須,一名菟奚,一名氐冬。生常山山谷及上黨水傍。十一月采花,陰干。(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惡皂莢、硝石、玄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黃芩、黃連、青葙。)
第一出河北,其形如宿 未舒者佳,其腹里有絲。次出高麗、百濟(jì),其花乃似大菊花。
次政和》226頁)
味辛、苦,寒、微寒,無毒。主治寒熱,中風(fēng),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癥堅(jiān),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治癰瘡。除時(shí)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fēng)噤,癲疾。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巴郡山谷及漢中,二月、八月采根,陰干。(畏菟絲子、貝母、大今東間亦有,色赤者為好,用之去心。按鼠婦亦名鼠姑,而此又同,殆非其類,恐字誤。
(《大觀》卷九,《政和》227頁)
味辛、苦,平、溫,無毒。主治風(fēng)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治水腫,風(fēng)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fēng)手腳攣急,止泄,散癰腫,惡結(jié),諸蝸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一名解離,文如車輻理解者良。生漢中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陰干。(殷孽為之使,殺雄黃毒,惡細(xì)辛,畏萆 。)
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虛軟者好,黯黑冰強(qiáng)者不佳,服食亦須之,是治風(fēng)水家要
味苦,寒,有毒。主治痂瘍惡敗瘡,除三蟲、邪氣。生益州川谷,二月、八月采。(《新修》365頁,《大觀》卷三十,《政和》546頁)
味苦,平,有毒。主治蠱毒,鬼疰,鬼魅,邪氣在臟中,除咳逆寒熱。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蜀郡山谷。三月采根,陰干。(鳶尾為之使,惡茯苓、防己。)
似防己。亦作車輻理解!妒穸假x》所云∶青珠黃環(huán)者,或云是大戟花,定非也。世用甚
味辛、甘,微溫,無毒。主治大風(fēng)邪氣,陰痿不起,強(qiáng)筋骨,安五臟,補(bǔ)中,增志,益氣。治頭面游風(fēng),小腹及陰中相引痛,下氣,補(bǔ)五勞,益精,利男子。生巴郡及下醫(yī)學(xué)招聘網(wǎng)邳山谷。
二月、八月采根,陰干。(覆盆子為之使,惡朝生、雷丸、丹參。)
今亦用建平、宜都者,狀如牡丹而細(xì),外赤內(nèi)黑,用之打去心。(《大觀》卷六,《政和》165頁)
味辛、苦,平,有毒。主養(yǎng)腎氣,內(nèi)傷陰衰,利筋骨皮毛。治腳弱,五臟邪氣,除熱。
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實(shí)∶殺蠱毒,破積聚,逐風(fēng)痹。一名鬼目。生華陰山谷。二月、四月采葉,八月采實(shí),陰干。(五加為之使。)
今廬江及東間皆有,葉狀如枇杷葉,方用亦稀。(《新修》151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1頁)
味辛,溫,無毒。主治風(fēng)寒洗洗,霍亂,泄痢,腸鳴上下無常處,驚癇,寒熱百疾。治肺傷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滿,飲酒夜食發(fā)病。
一名白菀,一名織女菀,一名苑。
生漢中川谷或山陽,正月、二月采,陰干。(畏鹵咸。)比來醫(yī)方都無復(fù)用之。市人亦少有,便是欲絕。別復(fù)有白菀似紫菀,非此之別名也。(《大觀》卷八,《政和》237頁)
味苦、甘、酸,微寒,無毒。主治婦人乳 痛,七傷,帶下十二病,止痛,除惡肉,止汗,治金瘡。止膿血,諸 惡瘡,熱瘡,消酒,除消渴,補(bǔ)絕傷,產(chǎn)后內(nèi)塞,可作金瘡膏。
生桐柏及宛朐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得發(fā)良,惡麥門冬。)
今近道處處有,葉似榆而長,初生布地,而花子紫黑色如豉,故名玉豉。一莖長直上,根亦入釀酒。道方燒作灰,能爛石也。乏茗時(shí),用葉作飲,亦好。(《大觀》卷九,《政和》)
二
味辛、苦,溫、微寒,無毒。主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治,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男子陰痿,囊下濕,小便余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痹風(fēng)弱,五緩虛羸。補(bǔ)中益精,堅(jiān)筋骨,強(qiáng)志意。久服輕身耐老。一名豺漆,一名豺節(jié)。五葉者良。生漢中及宛朐。
五月、七月采莖。十月采根,陰干。(遠(yuǎn)志為之使,畏蛇蛻皮、玄參。)
今近道處處有,東間彌多,四葉者亦好,煮根莖釀酒,至益人,道家用此作灰,亦以煮石(?01頁)
味苦、甘,微溫,無毒。主治乳婦內(nèi)衄,中風(fēng)余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節(jié)中水,金瘡,癰腫瘡膿。產(chǎn)后金瘡內(nèi)塞。一名虎蘭,一名龍棗,一名虎蒲。生汝南諸大澤傍,三月三日采,陰干。(防己為之使。)
今處處有,多生下濕地。葉微香,可煎油,或生澤傍,故名澤蘭,亦名都梁香,可作浴湯。人家多種之,而葉小異。今山中又有一種甚相似,莖方,葉小強(qiáng),不甚香。既云澤蘭,又生澤傍,故山中者為非,而藥家乃采用之。(《大觀》卷九,《政和》222頁)
味苦、辛,寒、微寒,無毒。主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治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癰腫諸瘡,止渴,益精。一名牡蒙,一名眾戎,一名童腸,一名馬行。生河西及宛朐山谷,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畏辛夷。)
今方家皆呼為牡蒙,用之亦少。(《大觀》卷八,《政和》211頁)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驚癇,寒熱,邪氣,除熱,金瘡,疽痔。鼠,惡瘡,頭瘍。
治心腹邪氣,腹痛,濕痹。養(yǎng)胎,利小兒。一名蛇銜。生益州山谷。八月采,陰干。即是蛇銜,蛇銜有兩種,并生石上。當(dāng)用細(xì)葉黃花者,處處有之。亦生黃土地,不必皆生石上也。
(《大觀》卷十,《政和》253頁)
味苦,寒,無毒。主治疥瘙痂癢,惡瘡,殺虱,留熱在骨節(jié)間,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潰。生華陰川澤。處處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雜香菜食之。(《大觀》卷十,《政和》250頁)
味咸、甘,平、微溫,有小毒。主治心痛,溫中,去長蟲、白癬、蟯蟲,蛇螫毒,癥,諸蟲。疽蝸,去蛔蟲、寸白,惡瘡。一名 蘆。生東海池澤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陰干。
(得酒良,畏雞子。)
出北來,此亦無有,形狀似菌。云鸛屎所化生,一名鸛菌。單末之,豬肉 和食,可以遣
味辛,微溫,無毒。主治霍亂,腹痛,吐逆,止煩。生水中,五月采,曝干。生小小水中。今人五月五日采,陰干,以治霍亂,甚良方也。(《大觀》卷三十,《政和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殺三蟲,逐毒瓦斯,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除小兒百病。逐邪氣,惡風(fēng),汗出,除皮中熱結(jié),積聚,蠱毒,白蟲,寸白自出不止。
久服令陰痿。一名雷矢,一名雷實(shí),赤者殺人。生石城山谷,生漢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
(荔實(shí)、濃樸為之使,惡葛根。)
今出建平、宜都間,累累相連如丸!侗窘(jīng)》云∶利丈夫,《別錄》云∶久服陰痿,于事相反。(《新修》160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47頁)
味苦,微寒,有毒。主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去寸白,破癥瘕,除頭風(fēng)。止金創(chuàng);ā弥螑函,令人泄。一名貫節(jié),一名貫渠,一名百頭,一名虎卷,一名扁苻,一名伯萍,一名樂藻,此謂草 頭。生玄山山谷及宛朐又少室。二月、八月采根,陰干。 菌為之使。
近道亦有,葉如大蕨,其根形色毛芒全似老 頭,故呼為草 頭也。(敦煌本《新修》卷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邪氣,皮膚中熱,風(fēng)瘙身癢,殺三蟲。惡瘡,疥虱,痔蝕,下部瘡。其子∶名草決明,治唇口青。一名草蒿,一名萋蒿。生平谷道傍。三月采莖葉,陰干。五月、六月采子。處處有。似麥閘極花,其子甚細(xì)。后又有草蒿,別本亦作草 。今主治殊相類,形名又相似,極多足為疑,而實(shí)兩種也。(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55頁)
味苦、酸,寒,有毒。主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去白蟲。
一名野狼牙,一名野狼齒,一名野狼子,一名犬牙。
生淮方川谷及宛朐。八月采根,曝干。中濕腐爛生衣者,殺人。(蕪荑為之使,惡地榆、棗肌。)
近道處處有,其根牙亦似獸之牙齒也。(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58頁)
味辛、苦,寒、微寒,有毒。主治蠱毒,咳逆,泄痢,腸,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治噦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馬刀,爛瘡。不入湯。
一名蔥苒,一名蔥,一名山蔥。
生太山山谷。三月采根。陰干。(黃連為之使,反細(xì)辛、芍藥、五參,惡大近道處處有。本下極似蔥而多毛。用之只剔取根,微炙之。(敦煌卷子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51頁)
味甘,平,無毒。主治心腹積聚,除三蟲。生山谷,二月采。
狀如小芋子,肉白皮黃,近道亦有。(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57頁)
味苦,平,有毒。主治諸惡瘡,疥痂, 蝕,及牛馬諸瘡。
今人多用以合治疥膏,甚驗(yàn)也。(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58頁)
味苦,平,無毒。主治寒熱,鼠,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jié)熱、蠱毒,去白蟲。
一名異翹,一名蘭花,一名折根,一名軹,一名三廉。
生太山山谷。二月采,陰干。處處有,今用莖連花實(shí)也。(《大觀》卷十一,《政和》275頁)
味苦,溫,無毒、有毒。主治溫瘧,狂易寒熱,癥瘕積聚,癭氣,逐血,止痛,治金瘡,鼻衄。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一名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處處有。近根處有白茸,狀似人白頭,故以為名。方用亦治毒痢。(《大觀》卷十一,《
味辛、酸、寒、微寒,有小毒。主蝕惡肉,敗瘡,死肌,殺疥蟲,排膿惡血,除大風(fēng)熱氣,善忘,不樂。去熱痹,破癥瘕,除息肉。
一名屈據(jù),一名離婁。
生代郡川谷。五月采根,陰干。黑頭者良。(甘草為之使,惡麥門冬。)
今第一出高麗,色黃。初斷時(shí)汁出凝黑如漆,故云漆頭。次出近道,名草 茹,色白,皆燒鐵爍頭令黑,以當(dāng)漆頭,非真也。葉似大戟,花黃,二月便生。根亦治瘡。(《大觀》卷十
味苦、甘,平、微寒,無毒。主治癰腫疽瘡,散結(jié)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
溫瘧,女子陰中腫痛。下赤白,殺火毒。
生衡山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代赭為之使,反烏頭。)
近道處處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以竹穿之,日干。生取根搗,敷癰腫亦效。(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55頁)
味苦、辛,平、微寒,無毒。主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fēng)鬼擊,痱緩不收。除白癬疥蟲。一名甘根,一名連及草。生北山川谷及宛朐及越山。(紫石英為之使,惡理石,畏李核、杏仁。)
近道處處有之。葉似杜若,根形似菱米,節(jié)間有毛。方用亦稀,可以作糊。(《大觀》卷十,《政和》255頁)
味苦,溫,無毒。主治邪氣濕痹,寒熱疽瘡,除水堅(jiān)積血癥,月閉無子,小兒不能行,諸惡瘡癰腫,止腹痛,令女人有子。
一名炭皮。生太山山谷,采無時(shí)。解野狼毒毒。
李云是梓樹上寄生,樹大銜枝在肌肉,今人皆以胡桃皮當(dāng)之,非是真也。案《桐君錄》云縱橫理,不知此復(fù)是何物,莫測真假,何者為是也。(《新修》三六六頁,《大觀》卷三○,《政和》546頁)
味苦,平,無毒。主治骨節(jié)熱,脛重酸疼。頭眩頂重,皮間邪風(fēng)如蜂螫針刺,魚子細(xì)起,熱瘡癰疽痔,濕痹,止風(fēng)邪咳嗽,下乳汁。久服令人身輕,益氣明目不老?芍罂筛。
一名漏蘆,一名天薺,一名伏豬,一名飛輕,一名伏兔,一名飛雉,一名木禾。
生河內(nèi)川澤。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陰干。(得烏頭良,惡麻黃。)處處有。極似苦,惟葉下附莖,莖有皮起似箭羽,葉又多刻缺,花紫色。世方殆無用,而道家服其枝莖,可得長生,又入神枕方。今既別有漏蘆,則非此別名爾。(《大觀》卷七,《政和》184頁)
味苦,溫、微寒,有大毒。主治心痛,寒熱,結(jié)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
除陰下濕,風(fēng)眩。生漢中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陰干。(蜀漆為之使,惡莽草。)
近道亦有,極似半夏,但皆大,四邊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或三、四片爾,方藥亦不正用也。(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46頁)
味苦、甘,寒,有毒。主治齒痛,出蟲,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見鬼。治癲狂風(fēng)癇,顛倒拘攣。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輕身,走及奔馬,強(qiáng)志,益力,通神。
一名橫唐,一名行唐。
生海濱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今處處亦有。子形頗似五味核而極小。惟入治癲狂方用,尋此乃不可多食過劑爾。久服自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49頁)
味苦,寒,無毒。主治目痛泣出,傷,消目腫。生漢中川谷,五月采。(決明為之使。)
(《新修》158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8頁)
微溫,無毒。主治漆瘡。
削作柿,煮以洗漆瘡,無不即瘥。又有鼠查,生去地高尺余許,煮以洗漆多瘥。又有漆姑,葉細(xì)細(xì),多生石邊,亦治漆瘡。其雞子及蟹,并是舊方。(《新修》158頁,《大觀》)
卷
微溫。主治霍亂吐下不止。
削作柿,煮服之,窮無他藥,用此。(《新修》159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9頁)
味甘。主治五痔,去三蟲,蠱毒,鬼疰。生永昌。
今出東陽諸郡,食其子,乃言治寸白蟲。不復(fù)有余用,不入藥方,疑此與后蟲品彼子治說符同。(《新修》159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6頁)
味咸,微寒。主治惡毒,風(fēng)毒。
世人磨以涂風(fēng)毒、諸腫,亦效,然不及青木香。又主金創(chuàng),止血,亦治淋用之。(《新修》174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4頁)
味苦,平,無毒。主治久咳上氣,傷中,虛羸,補(bǔ)中益氣,女子陰蝕。漏下,赤白沃。
一名百歲城中木。生晉陽平澤。
方藥亦不復(fù)用。(《新修》365頁,《大觀》卷三○,《政和》546頁)
味苦,微溫,無毒。主治風(fēng)寒,濕痹,身重,四肢疼酸,寒邪歷節(jié)痛。一名別枝,一名別騎,一名鱉 。生藍(lán)田川谷。二月、八月采。
方家時(shí)有用處,今世亦絕爾也。(《新修》360頁,《大觀》卷三十,《政和》545頁)
味咸,平,有毒。主治鬼疰,精物,邪惡氣,殺百精,蠱毒,老魅注易,亡走,啼哭,悲傷,恍惚。
一名徐長卿。生隴西池澤山谷。
此又名徐長卿,恐是爾,方家無用。此處世中皆不復(fù)識別也。(《新修》361頁《大觀》卷三十,《政和》546頁)
味苦,寒,有毒。主治 熱,身暴赤色,風(fēng)水積聚,惡瘍,除小兒熱。去五臟五水,大腹,利小便,益氣,可作浴湯。
一名鬼桃,一名羊腸,一名萇楚,一名御戈,一名銚戈。
生山林川谷及生田野,二月采,陰干。山野多有,甚似家桃,又非山桃。子小細(xì),苦不堪啖,花甚赤。《詩》云∶“隰有萇楚”者,即此也。方藥亦不復(fù)用。(《大觀》卷十一,《政和》273頁)
味苦,寒,無毒。主治頭禿疥瘙,除熱,女子陰蝕。浸yin,疽痔,殺蟲。
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一名鬼目,一名蓄。生陳留川澤。
今人呼名禿菜,即是蓄音之訛!对姟吩啤谩把圆善湫睢薄S忠环N極相似而味酸,呼為酸模
味苦,平,無毒。主治蠱毒,女子腰腹痛,不樂,腸癰,瘰癧,瘍氣。生汶山山谷。
方藥不復(fù)用,人亦罕識。葛根之苗,又一名鹿藿!洞笥^》卷十一,《政和》279頁)
味苦,寒,無毒。主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結(jié)氣,利水道小便。生南陽川澤。
一名爛石草,又云即馬矢蒿。(《新修》362頁,《大觀》卷三○,《政和》546頁)
味苦,微寒,無毒。主治身皮瘡熱氣,可作浴湯。殺牛虱、小蟲,又治牛病。生桂陽川谷。
今人不復(fù)識此,牛疫代代不無用之。既要牛醫(yī)家應(yīng)用,而亦無知者。(《大觀》卷十一,《政和》282頁)
味苦,寒,無毒。主治骨間諸痹,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生熊耳川谷及冤句,立秋采。(《大觀》卷十一,《政和》280頁)
味咸,平,無毒。主養(yǎng)心氣,除心溫溫辛痛,浸yin身熱?勺鼷}。生淮南平澤,七月采。
(礬石為之使。)(《新修》362頁,《大觀》卷三○,《政和》546頁)
味苦,平,無毒。主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梢匀军S作金色。生青衣川谷,九月、十月采。(畏鼠婦。)
青衣在益州西。(《大觀》卷十一,《政和》281頁)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治傷寒寒熱,熱發(fā)溫瘧,鬼毒,胸中痰結(jié)吐逆。治鬼蠱往來,水脹,灑灑惡寒,鼠 。一名互草。生益州川谷及漢中。八月采根,陰干。(畏玉札。)
出宜都、建平,細(xì)實(shí)黃者,呼為雞骨恒山,用最勝。(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觀》卷十,《政和》253頁)
味苦、辛,寒,無毒。主治寒熱,瘰癧,鼠,頭瘡,破癥,散癭結(jié)氣,腳腫濕痹。輕身。
一名夕句,一名乃東,一名燕面。
生蜀郡川谷,四月采。(土瓜為之使。)(《大觀》卷十一,《政和》283頁)
味甘、苦,寒,無毒。主治溫瘧寒熱,酸嘶邪氣,辟不祥。生淮南山谷。(《新修》363頁,《大觀》卷三十,《政和》546頁。)
味苦,寒,無毒。主治驚氣,傷寒,腹痛羸瘦,皮中有邪氣,手足寒無色,生益州山谷。
(畏玉札、蜚蠊。)(《新修》362頁,《大觀》卷三○,《政和》546頁)
味甘,寒,無毒。主治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治黃膽。金瘡內(nèi)塞,補(bǔ)中益氣,好顏色。生山谷石上。
垣衣亦名烏韭,而為治異,非是此種類也。(《大觀》卷十一,《政和》278頁)
味辛、苦,寒、微寒,無毒。主治身皮膚中熱,除邪氣,止遺溺。通利水道,除胃中熱。下氣,可作浴湯。
一名巨骨。
生掘耳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采。(漏蘆為之使。)李云溲疏一名楊櫨,一名牡荊,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時(shí)時(shí)有節(jié)。子似枸杞子。冬月熟,色赤,味甘、苦。末代乃無識者,此實(shí)真也,非人籬援之楊櫨也。李當(dāng)之此說,于論牡荊,乃不為大乖,而濫引溲疏,恐斯誤矣。又云∶溲疏與空疏亦不同。掘耳,疑應(yīng)作熊耳。熊耳,山名。
而都無掘耳之號也。(《新修》161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3頁 )
主治金創(chuàng),止血。
出桂陽、邵陵諸處,亦呼作鳥樟,方家乃不用,而世人多識此。刮根皮屑,以治金創(chuàng),斷血易合甚驗(yàn)。又有一草似野狼牙,氣辛臭,名地菘,人呼為劉 草,五月五日采,干作屑,亦主治金瘡,言劉 昔采用之爾。(《新修》一六○頁,《大觀》卷十四,《政和》三四九頁)
櫸樹皮 大寒。主治時(shí)行頭痛,熱結(jié)在腸胃。
山中處處有,皮似檀、槐,葉如櫟、槲,人亦多識用之。削取里皮,去上甲,煎服之,夏
微寒,無毒。主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
出建平,亦作吊,藤字,惟治小兒,不入余方。(《新修》165頁,《大觀》卷十四,《政和》357頁)
微寒。主治面目通身漆瘡。
處處有之,傖人取莖生食之。五月五日采,曝干,燒作灰,以治金瘡,甚驗(yàn)。(《大觀》卷十一,《政和》282頁)
主治下部 瘡。
村墟陌甚多。莖似細(xì)辛,花紫色,葉微似蓬蒿也。(《大觀》卷十一,《政和》269頁)
味辛,平,無毒。主治惡瘡馬疥。
一名馬庀。生園中久腐處。
世人呼為馬 勃,紫色虛軟,狀如狗肺,彈之粉出,敷諸瘡用之,甚良也。(《大觀》卷十一,《政和》285頁)
主治毒腫,止小便利。
人家園庭亦有此草,小兒取 汁,以捋蜘蛛網(wǎng),至粘,可掇蟬。治蠼 溺也。(《大觀》卷二十九,《政和》521頁)
大寒。主治胸腹大熱不止。
園野亦多。子赤色,極似莓,而不堪啖,人亦無服此為藥者。治溪毒、射工,傷寒大熱,甚良。(《大觀》卷十一,《政和》276頁)
寒。主治小兒赤丹。其漬苧汁,治渴。
即今績苧爾。又有山苧,亦相似,可入用也。(《大觀》卷十一,《政和》270頁)
大寒。主治腸胃痼熱,消渴,止小便利。
孤根亦如蘆根,冷利復(fù)甚也。(《大觀》卷十一,《政和》267頁)
有小毒。主治惡瘡、蝸疥,殺蟲魚。
出交廣,形扁扁爾。搗以雜米,投水中,魚無大小,皆浮出而死。人用苦酒摩,治疥亦效
味酸,溫,有毒。主治風(fēng)瘙癮疹,身癢,濕痹,可作浴湯。一名 草,一名芨,生田野。春夏采葉,秋冬采莖、根。
田野墟村中甚多,絕治風(fēng)痹癢痛,多用薄洗,不堪入服,亦有酒漬根,稍飲之者。(《大觀》卷十一,《政和》265頁)
味酸,無毒。主下氣,止煩滿。可作浴湯,藥色黃,生蜀郡,立秋取。
方藥不用,世人無識者也。(《大觀》卷三十,《政和》546頁)
平。主治婦人崩中,吐痢血不止。
此是大 步典切 他盍切刮竹茹,以捏直萌切漏處者,取干煮之,亦燒作屑服之。(《大觀
平。主治筋溢、惡瘡。
燒之蒲席,惟舡家用,狀如蒲帆爾。人家所用席,皆是莞草;而薦多是蒲。方家有用也。
(《大觀》卷十一,《政和》275頁)
平。主治鬼疰精魅。
此是人所戴竹笠之?dāng)≌咭,取上竹燒,酒服之。(《大觀》卷十一,《政和》286頁)
味苦,平、寒,無毒。主治咳逆上氣,寒熱,鼠,惡瘡,邪氣。一名 。生丹水。今人不識此鼠姑,乃牡丹又名鼠姑,罔知孰是。(《大觀》卷三十,《政和》546頁)
點(diǎn)擊查看:<<本草經(jīng)集注>>目錄